網絡盜竊的刑事規范有哪些
一、當前網絡盜竊的定義
(一)網絡盜竊的概念
根據我國《刑法》規定,網絡盜竊并非獨立的罪名,而是通過計算機網絡系統實施的各類盜竊行為的總稱。我國《刑法》第287條規定:“利用計算機實施金融詐騙、盜竊、貪污、挪用公款、竊取國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定罪處罰。”由此看來,目前我國網絡盜竊罪是以傳統盜竊罪為基礎,盜竊罪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盜竊罪僅指《刑法》264條規定的犯罪,廣義的盜竊是指一切秘密竊取他人財物和信息的行為。由于互聯網的特殊性和廣域性,網絡盜竊虛擬財產更多的表現形式為虛擬貨幣、有價信息、客戶賬號,筆者認為網絡盜竊應采納廣義的觀點,既可以是秘密竊取他人財物的行為,也可以是秘密竊取他人有價信息的行為。因此,網絡盜竊可界定為:以計算機網絡系統為載體,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秘密竊取他人財物或以非法獲利為目的,秘密竊取他人有價信息的行為。
(二)網絡盜竊與傳統盜竊的聯系
網絡盜竊行為是傳統盜竊行為在網絡虛擬空間的擴展,因此二者也存在一定的共性:
1.犯罪主體存在共性。根據刑法第264條之規定,傳統盜竊罪的犯罪主體應為年滿16周歲,且具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而網絡盜竊犯罪主體也只需符合一般主體要求即可。
2.主觀罪過存在共性。首先,無論是網絡盜竊還是傳統盜竊,實施盜竊行為的人均具有非法占有或獲利的目的。其次,主觀方面均表現為主觀故意,即行為人明確地意識到其盜竊行為的對象是他人所有或占有的財物,仍然積極追求這一結果的發生。
3.犯罪客觀方面存在共性。從犯罪行為來看,網絡盜竊和傳統盜竊行為人均采取了秘密竊取的方法。同時,網絡盜竊同樣具有組織化特征,比如事前有專業黑客為網絡盜竊犯罪提供可以實施犯罪的木馬病毒程序,犯罪過程中由專門的犯罪分子通過此類工具竊取他們虛擬財產或服務,而后再由專業人員負責轉移銷贓從而獲得非法利益,與傳統盜竊犯罪前踩點準備工具繼而實施盜竊行為,最后積極銷贓類似。
(三)網絡盜竊相較于傳統盜竊的特征
由于互聯網的特殊性,網絡盜竊相較于傳統盜竊,也具有一定個性特征,這也是研究網絡盜竊犯罪定罪量刑的關鍵所在。
1.犯罪主體呈現出智能化、專業化。以高科技計算機和網絡系統為工具是網絡盜竊和傳統盜竊區別之根本所在。當前各個國家和領域日益重視網絡安全,防范網絡安全的措施越來越嚴密,要破解計算機安全系統進而實施犯罪,網絡盜竊犯罪的主體往往具有相當豐富的計算機專業知識和熟練的網絡操作技能,在網絡上實施犯罪更多依靠的是智力和專業水平,而非傳統盜竊犯罪,更多需要矯健的身手。同時,當前部分網絡盜竊犯罪嫌疑人已經掌握制作諸如蠕蟲病毒、智能性計算機病毒的專業技能,充分彰顯了網絡盜竊的專業性,這也是傳統盜竊犯罪主體所不具備的。此外,由于青少年對互聯網等新生事物接收能力強,專業知識豐富但法律意識淡薄,也導致年輕人成為網絡盜竊犯罪的“主力軍”,犯罪主體呈現出低齡化現象。
2.犯罪對象呈現出特殊性、虛擬性。傳統盜竊犯罪對象比較明確,刑法規定的是“公私財物”,除了貨幣外,還包括普通實物、有價證券、信用卡、電力、天然氣等都屬于物理存在物,具有財產價值。由于犯罪空間的虛擬性,網絡盜竊犯罪對象則比較復雜,犯罪對象也超出了物理性存在的界限,虛擬性特征明顯,主要是電子貨幣、信息數據、網絡服務以及虛擬財產等,需要計算機信息系統才能轉化成現實財產利益,無法通過直接的現實財產利益顯現,同時由于信息網絡更新換代速度不斷加快特點,網絡盜竊犯罪對象范圍也呈現出不斷擴大的趨勢。
3.犯罪手段呈現出隱蔽性、超空間性。由于互聯網開放性、虛擬性和超空間性的特點,使網絡盜竊比傳統盜竊更具有隱蔽性,只需要在計算機終端實施簡單操作,就可以在一瞬間就完成犯罪行為。此外,即使犯罪人和被害人、犯罪對象不在同一地域,犯罪人也可以通過計算機系統或互聯網實施異地犯罪,不受地域和空間限制。因此網絡盜竊犯罪瞬息完成,不留痕跡也導致網絡盜竊相較于傳統盜竊,取證難度更大,偵破難度更高。
4.犯罪工具呈現簡便化、普及化。網絡盜竊的犯罪工具擯棄了傳統盜竊的犯罪工具,如撬鎖工具、攀爬繩索等作案工具,并且傳統盜竊犯罪一般在作案前都要去現場蹲守踩點、觀察熟悉地形,為實施盜竊做好準備。而網絡盜竊犯罪卻不用這樣耗時費力,只需一臺計算機或一部手機連接到網絡即可實施網絡盜竊犯罪。此外,犯罪工具普及化特征明顯,當前計算機病毒泛濫,非法插件、蠕蟲病毒、木馬程序比比皆是,不法分子可以直接通過網絡下載并編寫,然后發到網絡之中,通過病毒程序盜取虛擬財物,實現犯罪企圖。
5.被害人呈現出年輕化、低齡化。傳統盜竊犯罪更多的是針對具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中老年人和婦女,而網絡盜竊犯罪有所不同,目前網絡游戲、網上購物和網絡聊天工具的主要使用者是青少年和青壯年群體,而針對上述平臺賬號、密碼進行竊取進而非法獲取財物才是網絡盜竊犯罪的主要方式,因此,網絡盜竊犯罪的受害人主要是青少年和青壯年群體,更顯年輕化、低齡化。
二、網絡盜竊案件的常見類型
網絡盜竊案件的類型,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比如從財產性質分類,可以分為現實財產盜竊類和虛擬財產盜竊類;從作案手段來看,可分為單純網絡盜竊類和其他犯罪手段競合類。
(一)網絡服務盜用類。
現實生活中,網絡服務也是一種商品。這種商品有賴于網絡運行商的硬件架構和技術支持,個人或單位需要向網絡運營商支付費用才能獲得使用權限。因此,此類盜竊案件的犯罪對象是用金錢換取的商品即網絡服務,近年來,此類犯罪行為屢見不鮮,造成了被害人和網絡運營商重大經濟損失。此類犯罪盜竊對象雖不是現實財物,但是盜取的網絡服務系用金錢購買的無體物商品。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發布的《關于審理擾亂電信市場管理秩序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已對此類犯罪有明確規定: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之規定,以盜竊罪定罪處罰。因此,此類網絡盜竊犯罪目前在理論界和實務界已不存在太大爭議。
(二)網上銀行電子貨幣盜竊類。
網上銀行是指銀行利用Internet技術,對自身金融服務在網絡平臺上的延伸。這類犯罪的主要手段是:使用技術手段從網上銀行系統、網絡交易平臺盜取或種植"木馬病毒"以從受害人系統中直接獲取交易賬戶或密碼信息,從而將財物轉入到自己控制的賬戶當中。
(三)身份認證信息盜竊類。
當前網絡盜竊目標,除了網銀等真實資產賬戶外,大量被盜的還有網絡聊天工具、網游賬號、電子信箱。一般來說,行為人盜竊該類賬號本身沒有多大價值,其之所以盜竊該類賬號,是為了進一步竊取賬號內的可供交易的資源,在地下產業鏈已形成的情況下,行為人只要竊取大量賬號,就可將賬號打包賣出,獲取巨大的經濟利益,而對于賬號中的“靚號賬戶”和“高級別賬戶”,更可以通過修改密碼等手段占為己有,進而出售獲利,當前互聯網產業的迅猛發展,涉及身份認證的信息數據也是刑法所保護的重要對象。
(四)虛擬財產盜竊類。
2009年文化部和商務部聯合下發《關于加強網絡游戲虛擬貨幣管理工作的通知》規定,一般意義上的虛擬財產是指存在于網絡游戲世界中,以電磁記錄為存在形態,可以現實貨幣兌換,并能被游戲玩家所支配的游戲資源,主要包括網絡游戲虛擬貨幣、游戲賬號等級和游戲道具。這類虛擬財產與身份認證信息不同之處在于其本身是用現實世界的貨幣兌換得來,并在虛擬游戲世界中可作為“商品”買賣。細分開來,網絡游戲虛擬貨幣和游戲道具也有所不同,虛擬貨幣多于現實世界金錢直接掛鉤,而游戲道具往往是通過虛擬貨幣加上玩家玩游戲付出后的二次虛擬產物,其價值主要在于具有稀缺性。
以上是律霸網小編關于近期盛行的網絡盜竊整理出的相關資料,如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達不到傷殘如何賠償
2021-03-24錄制視頻添加了背景音樂算侵權嗎
2021-02-22惡意低價競爭是犯罪嗎
2021-01-02復議調解后治安處罰能否撤銷
2020-12-302020年繼承不用公證了嗎
2021-01-26公司章程能否對召開股東會的通知方式進行規定
2020-11-10交通事故定責后可以申訴嗎
2020-12-06已婚名下無房無車怎么強制執行
2021-01-17離婚后一方過度糾纏一方怎么辦
2021-01-24探望權如何行使
2021-01-01車禍死亡怎么計算扶養費
2021-03-23ETC欠費超30日將上報個人征信嗎
2020-11-11單位終止合同提前多久
2020-12-10認定勞動關系的存在可依據哪些憑證
2021-03-14勞務合同人身損害是否給予賠償
2021-03-11外包的意義
2020-12-162.5天彈性假怎么休,加班工資怎么算
2020-12-12保險條款和費率的審批與備案
2021-03-10人身意外保險遺囑如何變更保險合同受益人
2020-11-13如何才能盡快成功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