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勞務合同人身損害是否給予賠償
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的,雇主應如何承擔責任,我國法律尚未作明確規定,但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作了規定:
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雇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雇主承擔賠償責任。雇主承擔賠償責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雇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屬于《工傷保險條例》調整的勞動關系和工傷保險范圍的,不適用本條規定。
二、如何認定雇員從事的活動是雇傭活動
如何確定“受雇工作”的范圍,是確定雇主對雇員賠償責任的一個關鍵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第二款對“從事雇傭活動”的范圍作了界定,即:“是指從事雇主授權或者指示范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對雇工從事雇傭活動的范圍,可從以下方面來判斷:
①看雇工執行的事務是否是雇主授權或指示范圍內的活動,即在雇主授權或指示范圍內執行職務的,就屬于雇傭活動范圍。如雇主的指示雖不夠具體明確,但雇工的工作是為雇主的利益而為之,仍應屬于雇傭活動范圍。
②從雇工執行職務的外表來看,如果行為在客觀上表現為與雇主指示辦理的事件要求相一致,就應認為屬于雇傭活動范圍。
③對雇員超出授權范圍的行為認定問題,應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第二款的規定進行把握,即雇員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其表現形式是履行職務或者與履行職務有內在聯系的,應認定為“從事雇傭活動”。
不僅如此,判斷是否為雇主工作,是否是在受雇工作中受到傷害,還應結合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考慮:一是雇員所從事工作的性質,即其所從事的工作是否是它應當做的事;二是雇員是否在受雇時間內遭受損害,這里的受雇時間與受雇工作有關;三是損害發生時,雇員所在地是否為該出現的地方。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對“勞務合同人身損害是否給予賠償”所進行的解答,我們可以了解到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的,雇主應如何承擔責任。如果大家還想了解其他法律知識,律霸網還提供了專業的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再次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最高人民法院包括哪些
2020-11-12刑滿釋放人員還能領取養老金嗎
2021-02-09涉外離婚爭取撫養權有哪些規定
2021-01-02非法集資法人不知情會受罰嗎
2021-03-13商標所有權與使用權能分離嗎
2020-12-05反擔保協議(一)
2020-12-31曠工三天后能申請仲裁嗎
2021-01-21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民事賠償標準
2021-02-19口頭協議沒證據怎么辦
2021-02-21口頭解除合同合法嗎
2020-12-12實習協議期是多久
2021-03-18夫妻為孩子買的人身保險離婚時能否分割
2020-12-03被保險人家屬在不在保險所指“第三者”范疇內呢
2020-11-20保險合同規定“自燃不算火災”屬霸王條款
2021-01-31生效不等于保險責任開始
2021-03-06快速理賠對方不去定損怎么辦
2021-03-17保險代理人能為客戶提供的服務有哪些
2021-02-16自家承包地建大棚是否違法
2021-02-23土地入股分紅怎么算
2021-03-06要拆遷的房子能貸款嗎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