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1年3月1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規定:精神損害撫慰金包括以下方式:
(一)致人殘疾的,為殘疾賠償金;
(二)致人死亡的,為死亡賠償金;
(三)其他損害情形的精神撫慰金。
該規定把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列入精神撫慰金的類型。這與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有關規定不一致。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一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一條以及本解釋第二條的規定,確定第十九條至第二十九條各項的實際賠償金額。前款確定的物質損害賠償金與按照第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確定的精神損害撫慰金,原則上應當一次性給付。”該規定明確了在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存在兩種性質的賠償金,一種是物質損害賠償金,包括該解釋的第十九條至第二十九條的,另一種即為精神損害撫慰金,被侵權人可以同時要求物質損害賠償金和精神損害撫慰金的給付。
該解釋第二十五條所規定的殘疾賠償金以及第二十九條所規定的死亡賠償金應當屬于物質損害賠償金,是對于被侵權人由于傷殘或死亡所喪失的未來收入的一種補償,并不帶有精神上的撫慰作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中,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被列入精神撫慰金的類型,與現行司法解釋不一致,根據《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六條的規定,在該解釋公布施行之前已經生效施行的司法解釋,其內容與該解釋不一致的,以該解釋為準。所以對于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性質的認定,應當以《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為準。
綜上,在賠償糾紛案件中,受害者本人及其親屬可以在殘疾賠償金或死亡賠償金之外同時主張精神損害撫慰金。精神損害撫慰金與殘疾賠償金或死亡賠償金是并列的賠償項目。
精神損害的賠償數額主要根據以下因素加以確定:
(一)侵權人的過錯程度,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
(三)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后果;
(四)侵權人的獲利情況;
(五)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
(六)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法律、行政法規對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等有明確規定的,適用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房子賣掉,老婆沒有簽字有效嗎
2020-12-31國家司法鑒定人和司法鑒定機構名冊(山西省)
2021-02-23復議機關責令重作但原行政機關不履行怎么處理
2021-02-08使用童工如何處罰是什么
2021-01-17客戶隱私泄密如何處理
2021-02-27寬帶賬號密碼是否屬于“公民個人信息”
2021-01-11個人借貸的借貸保證要準備嗎
2021-03-04未成年人可成立特別累犯嗎
2021-02-16法院強制執行常見手段有哪些
2020-11-27房產確權后可以變更嗎
2020-12-19贍養老人的繼子能分撫恤金嗎
2020-12-08農民工工傷可享受哪些待遇?
2020-12-15實習期過后工資會不會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增加
2021-02-05勞動爭議申訴最長年限是幾年
2020-11-22團體意外險受益人可以是單位嗎
2021-01-30產品責任險中保險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1-02-06購房應該怎樣投保
2020-11-27保險合同是怎樣解除的
2020-11-25提單責任險保險合同糾紛的法律問題初探
2021-01-27醉駕發生車禍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