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成條件:
(一)行為為人主觀上具有中止犯罪的決意。
(二)行為人客觀上實施了中止犯罪的行為。
(三)犯罪中止必須發生在犯罪過程中,而不能發生在犯罪過程之外
(四)犯罪中止必須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結果處罰原則:刑法第24條第2款規定:“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這是指犯罪中止必須發生在犯罪過程中。犯罪中止的及時性,對于認定中止有著重要的意義。根據中止及時性的特征,以下兩種行為不能視為犯罪中止:
(1)犯罪既遂以后自動返還原物。例如,盜竊犯已經把財物偷回家,但又后悔,把原物給被害人送回去。
(2)犯罪未遂后主動搶救被害人。例如,殺人犯砍了被害人一刀,未砍死,鄰居阻止了其繼續行兇。這時,殺人犯有后悔之意,主動協同鄰居將被害人護送到醫院搶救,使其得救。
以上兩種行為形式上類似于犯罪中止,但由于它不具備犯罪中止的時間條件,因此不得視為犯罪中止。對于這種事后的悔改表現,在量刑時可以作為一個情節予以考慮。
中止的自動性
這是指犯罪分子在自己認為有可能將犯罪進行到底的情況下,出于本人意愿而自動地中止了犯罪,關于這個條件,應該明確以下幾點:
1、中止犯自己認為有可能把犯罪進行到底。即使客觀上其犯罪行為不可能進行到底,而他主觀上認為是可能進行到底的,并主動把犯罪行為停止下來了,也應該認為是犯罪中止。例如,一天某甲帶刀要去殺某乙,走到半路又打消了殺人的念頭。實際上這天某乙出差到外地去了,即使他去了也殺不成。但甲并不知道乙不在家,還是自動放棄了殺人行為,應該認為是犯罪中止。
2、停止犯罪必須是出于犯罪分子本人的意愿。如果犯罪分子在犯罪過程中遇到了自認為無法克服的困難,不可能把犯罪繼續進行下去,而不得不停止犯罪,應視為未遂,而不是自動中止。例如,犯罪分子正在盜竊,忽然聽到門外有響聲,以為來了人,急忙跳窗逃跑了,未能偷走財物。實際上并沒有來人,是大風吹動了門響。看起來是他自己停止了盜竊,實際上是他自感當時不能繼續作案而被迫中斷盜竊。因此,其停止犯罪的行為缺乏自動性,不能視為犯罪中止,而應以未遂論處。至于懾于刑罰的威力,擔心遲早會被揭發而停止了犯罪,即使還算不上真誠悔悟,也應視為自動中止。
如果您情況比較復雜,本網站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院小病大治有什么后果
2021-01-06買房貸款辦不成違約怎么辦
2021-03-22商標侵權如何取證,商標侵權如何收集證據
2020-12-01交通肇事致死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26贈與合同成立要件是什么
2021-02-11宣告失蹤是否可以撤回
2021-03-22買賣合同糾紛能否申請司法鑒定
2021-01-06如何應對交通事故
2021-03-26交通事故應該怎么起訴
2020-12-22家有“悍妻”施家暴,該怎么辦
2021-02-22證券監督管理權限
2021-02-14私下賠償協議不履行怎么辦
2021-02-02治安案件人跑了怎么辦
2020-12-03顧客在商場專柜受傷該如何索賠
2021-02-01租住房租墻皮脫落怎么處理
2020-12-03購房新政策二套房契稅相關規定
2021-02-21性騷擾導致他人精神失常并自殺需要負怎樣的法律責任
2020-12-30員工自動離職是否支付經濟補償金
2021-03-11交通事故意外險的適用對象是什么
2021-03-10如何訂立海上保險合同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