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情形可以為被告人進行無罪辯護
1、被告不具有犯罪主觀要件
犯罪或由故意構成,或由過失構成。以故意為犯罪構成要件的犯罪因被告不具有主觀故意而不構成該故意犯罪。以過失為犯罪構成要件的犯罪,因被告不具有過失而不構成該過失罪。既無故意也無過失則不構成任何犯罪。
2、被告不是犯罪主體
犯罪還須同時滿足刑法規定的主體要件。未滿十四周歲的人犯罪的不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未滿十六周歲的除了犯故意殺人、故意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奸、搶劫、販毒、放火、爆炸、投毒等八項罪名以外的不負刑事責任;《刑法》第十八條規定,完全性精神病人犯罪或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不正常時犯罪的不負刑事責任。
3、被告犯罪行為證據不足
“罪刑法定”、“罪刑相適應”等法定基本原則作為刑事審判的基本原則,《刑事訴訟法》確定了無罪推定的原則。證據不能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或證據鏈條脫節,將影響犯罪事實的認定,應該進行無罪辯護。
4、辦案機關程序違法
違反法定程序取得的證據難以保證其真實與公正性,用以證明案件事實極有可能出現差錯。《刑事訴訟法》第43條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1條明文規定:“嚴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凡經查證確實屬于采用刑訊逼供或者威脅、引誘、欺騙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因此,對沒有履行法定告知義務或違反程序取得的證據應堅決予以否定。
5、刑法不認為是犯罪
如《刑法》第十三條規定,“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為罪;《刑法》第十六條規定,因“不可抗力”或“不能預見”原因造成的危害行為不為罪;《刑法》第二十條規定,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刑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緊急避險不負刑事責任。
6、刑法不予追究
有些行為,雖然給權利人造成了嚴重的損害,但由于其特殊原因,不追究刑事責任。如《刑法》第八十七條規定,已過追訴時效的不再追究,《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第(四)項規定,自訴案件受害人不起訴或撤回起訴的,不予追究。
二、無罪辯護規避風險
注重溝通要求律師決定為被告作無罪辯護時還要注意與法院、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溝通。由于我國法律制度尚不健全,律師的權利還沒有充分的保障。律師在執業的過程中經常會收到來自各方面的干擾,甚至會因為某些工作瑕疵被有關機關抓把柄,嚴重時還會遭受牢獄之災。因此,律師在進行無罪辯護時要注意保護自己,要懂得同上述機關溝通,以消除誤會,避免不必要的麻煩,進一步維護被告人的合法權益。如果被告人的行為確實構成了比較嚴重的犯罪,只是在證據上有所欠缺,這時不宜做無罪辯護,可以考慮“辯訴交易”做罪輕辯,這時我國現實法制環境決定的。
辯護律師應該慎重決定為被告人作無罪辯護,一方面是無罪辯護的風險比較大,另一方面無罪辯護案件通常也是十分復雜的。而從實際情況來看,無罪辯護的成功率極低,因此還是很有必要慎重決定。如果辯護律師冒然決定為被告作無罪辯護,反而會適得其反,不僅達不到目的,反而會損害被告人的合法權益。
故意殺人罪辯護律師怎么做無罪辯護
法律上是否允許既作無罪辯護又作罪輕辯護
無罪辯護罪輕辯護需要注意哪些風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監察委與紀委有何不同
2021-02-2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公證活動相關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
2021-01-09工傷申報超過30天怎么辦
2021-01-04車禍多久不起訴什么時候過期
2021-03-12商業用地更改成居民住宅用地國家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21家庭暴力法律新規定
2020-12-16婚前贈與沒有結婚協議能不能生效
2021-01-16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的是不是沒有資格繼承遺產
2021-02-14老年人追索贍養費是否可以裁定先予執行
2021-02-28車禍是否可以要求精神損失賠償
2021-03-11合同侵權能主張精神賠償嗎
2020-11-13國企如何編制改制方案
2020-12-26怎樣才能守法跳槽
2020-11-26被保險人家屬在不在保險所指“第三者”范疇內呢
2020-11-20簽訂保險合同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8保險拒賠時效如何計算
2020-11-23保險合同糾紛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2020-11-24該保險合同是否適用第三者強制責任保險的理賠原則
2020-12-15道德危險 MoralHazard
2020-12-19解除承包合同樣本是怎樣的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