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社會主體形態主要分為城鎮和農村兩個部分,城鎮人民主要靠工作獲取收入,來保證自己的生活。農村的農民主要靠土地的經濟作物來保證自己的收入。那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確立是如何進行的呢,下面小編就為你進行詳細的解答。
一、通過土改,建立農民個體土地所有權
農村土地制度發展的歷史證明,集體土地所有權是在私人土地所有權的基礎上形成的。 而農民個人私有的土地所有權,是在新中國成立后依據《土地改革法》取得的。土地改革運動,沒收地主富農階級的土地,無償分配給無地少地的農民,實現了土地農民所有,極大地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對解放初期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二、通過農業合作化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土地集體土地所有權
農民個人私有的土地是農民集體土地的來源。土地改革時分配給農民的土地,由于一 家一戶的經營,這種小農經濟無力進行大規模的農業基本建設,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差,因而阻礙了農業生產的進一步發展。為此,國家對個體農民所有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逐步將農民土地私有改變為農業生產合作社集體所有。
這一過程分為三步走:第一步建立農業生產互助組,即在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私有和分散經營的基礎上實行勞動互助。第二步建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即在土地等基本生產資料私有的條件下,實行土地入股,統一經營,集中勞動,統一分配。這期間,土地所有權仍歸農民個人,但其使用權卻歸合作社。第三步建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即在土地等基本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基礎上,實行統一經營,統一分配。
這期間,農民個人所有的土地無償轉歸農業合作社集體所有。到1957年,全國已有97. 5%的農戶加入了農業生產合作社,其中加入高級農業合作社的農戶占全國總農戶的96.2%。至此,全國農村的土地(耕地)已基本上由農民的私有變成了農業生產合作社的集體所有。
三、通過人民公社化建立農民集體土地所有權
土地的農業生產合作社集體所有,經過人民公社化運動,變為人民公社所有,后又改變為“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制度。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農村普遍實行了土地承包制, 土地所有權依舊歸集體所有,農戶通過承包土地取得了土地使用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所有權”。“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用于非農業建設的,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建設用地使用權。”
農民承包地使用權的確認,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條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期限為30年。發包方與承包方應當訂立承包合同,約定雙方的權利與義務,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受法律保護”。
我國自建立后對土地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既保證了農民的合法使用土地的權益,又保證了國家對土地的有效的管理和約束。確定了土地的合法性。
土地所有權可以轉讓嗎
土地所有權證明怎么寫
土地使用權轉讓時交納的稅費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發生醫療事故醫院不解決怎么辦,醫療事故哪里管
2020-11-23行政許可申請書時效
2020-11-21行政拘留后還會賠償對方錢嗎
2020-11-25無證醉酒駕駛怎么處罰
2021-02-18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手續是怎樣的
2021-01-19交通事故死亡的處理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12行政處罰停業多長時間
2020-12-04三方協議只有兩方簽字是否成立
2021-02-11前罪未執行能否認定累犯
2021-03-22一般累犯會加重幾個月
2021-03-17最新勞動合同范本格式范本
2021-03-08速裁程序是一審終審嗎
2020-12-21如何解讀構成合同詐騙罪
2021-03-16學生在學校發生碰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8什么是建筑物區分所有權
2021-02-06租房人拆遷怎么安置住房
2020-12-27如何認定事實勞動關系?
2021-03-05成立小型勞務公司需要什么條件
2021-03-17人壽保險公司可以經營健康保險業務嗎
2020-12-04家長有哪些基本義務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