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行政信息的公開是有限度的,由于我國在建國初始階段的軍事行為和政府行為都是處于戰(zhàn)時保密狀態(tài)所以我國政府機構已經有了保密的習慣在此,行政信息公開限度是什么?由于我國的國情所需,所以一般公開的都是民生消息,而涉及國家機密的行為我國是不會公開的。
行政信息公開制度是基于憲法上的知情權以及行政機關的行政說明責任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獲得行使公權力的組織的除外事項之外的任何信息的制度。行政信息公開制度濫觴于北歐國家瑞典,但其成為潮流是在經濟大蕭條和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該制度在各國實踐中最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是申請人資格以及除外事項的確定,結合各國制度發(fā)展歷程、中國立法及實踐情況,提出行政信息公開制度的其出發(fā)點是人民主權,請求主體是任何人,不存在內部人和外部人的區(qū)分,在請求時,也沒有必要明確表示請求該信息的目的。
信息公開
行政信息公開制度的立法之初,由于缺乏對于行政信息公開制度的憲政基礎-知情權的研究,缺乏對于行政信息公開制度的監(jiān)督行政目的的探討,各國多認為政府信息只對有利害關系的人提供,如美國1946年的《聯(lián)邦行政程序法》規(guī)定:文件只對和文件直接有關的人提供,不對一般公眾提供。再如原聯(lián)邦德國各州一開始是將新聞出版界的信息收集權和政府有向新聞出版界提供相關信息的義務寫入各州的憲法或者州出版法。對于出版作者,德國各州出版法一致賦予其有向國家請求提供信息的權利,即所謂的“出版作者的資訊請求權”,至于非出版作者的一般人,則未享有如上述范圍廣泛的資訊請求權利,只能零星的依據少數有關法律、基于特定身份或者證明有特定正當理由,向特定國家行政機關請求提供特定的資訊。
在對行政信息公開制度有了充分認識的今天,基于知情權建立起來的行政信息公開制度是一種客觀法上的制度,任何人都有權請求行政主體公開其所擁有的全部信息,提出請求時無需以保護自身的權益為前提條件,其目的在于依據從行政機關處所得到的信息,使行政置于公民的控制之下,以此實現(xiàn)公共利益,使公民對行政的公正參與和監(jiān)視成為可能。在這種意義上,信息公開,從其出發(fā)點開始就將其基礎置于民主主義之上。從這種觀點來看,誰都可以請求,在請求時,也沒有必要自己明確表示請求該信息的宗旨。中國的政府信息立法確定了申請主體的任何人規(guī)則,以《廣州市政府信息公開規(guī)定》為例,該規(guī)章第1條規(guī)定:為保障個人和組織的知情權,規(guī)范政府信息公開,增加行政活動的透明度,監(jiān)督政府機關依法行使職權,依據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guī)定。第4條第2款規(guī)定:個人和組織是公開權利人,依法享有獲取政府信息的權利。這種規(guī)定的現(xiàn)實價值無疑是值得肯定的,但也需要進一步的明確,畢竟個人和組織不是具備確定性的法律概念,容易在實踐中引發(fā)新的爭議,應該采用各國規(guī)定中的任何人規(guī)則以及適當解釋制度。
除外事項
比較各國的行政信息公開制度,無論基本理念上以及具體規(guī)則存在何種差異,但一個基本框架是除外事項的規(guī)定,之所以有這種共同性,是因為現(xiàn)實法律世界是一個權利相沖突的世界,就行政信息公開制度而言,其可能與國家秘密、商業(yè)秘密、個人隱私、行政過程等等發(fā)生沖突。在保護知道的權利的同時,也同時必須對這些利益加以保護。“知情權的行使雖然是政治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環(huán),但是公開原則并不是政治生活中唯一原則。在某些情況下,知情權的行使可能會和其他重要的利益相沖突。例如國家安全、行政活動效率以及個人和商業(yè)中必不可少的秘密等發(fā)生利益沖突。在這些情況下,知情權的行使不符合公共利益。知情權的公共利益必須和不公開的公共利益相平衡。各種利益的平衡是社會生活的重要基礎。因此,情報的公開和不公開同時構成情報自由法的主要內容,是同一事物的兩個側面。這兩個側面構成矛盾的對立和統(tǒng)一,在這個矛盾的統(tǒng)一體中,情報公開是主要的矛盾,起主導作用。公開是情報自由法的主要目標,免除公開起制約和平衡作用。”在除外事項的確定上,各國普遍采用采取明確規(guī)定除外事項的類型的立法例,該種立法例的好處在于行政機關可以不公開信息的種類,限于法律“明白”規(guī)定免除公布和公開的種類,不屬于這些種類的信息,行政機關不能拒絕公開。但是在各國除外事項的實踐中,可以發(fā)現(xiàn)普遍存在行政機關利用除外事項的規(guī)定來規(guī)避公開責任的問題。
新中國成立以前,處于軍事斗爭的需要,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活動強調的是秘密,新中國成立后,為了維護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安全和利益,保證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順利進行,對國家機關在經濟建設中的活動強調的仍是保守國家秘密,這就使我們的黨政機關長期以來養(yǎng)成了保密的習慣。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的規(guī)定為例,保守國家秘密法完全偏重于對國家機密的保護,以防范國家機密的外泄為核心,對國家機密的適度開放及開放程序沒有明文規(guī)定。同時該法將國家秘密的密級分為“絕密”、“機密”、“秘密”三級,似乎有對國家秘密的等級分類過多的嫌疑,容易造成國家秘密的泛濫。確定何為國家秘密沒有一個較為明確的標準,國家機關享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 在實踐中很容易將國家秘密擴大化,使得在具體實施行政公開的過程中,行政主體往往以國家秘密為由拒絕向公眾提供信息。然而在對公共信息進行保密的具體實踐當中,中國的保密范圍卻要廣泛的多。這個問題存在的根源在于下位法修改上位法,行政規(guī)章修改國家立法的問題。在實踐當中,大量的行政規(guī)章甚至不是規(guī)章的一般規(guī)范性文件任意擴大國家秘密的范圍,將一些本不是國家秘密的事項歸為國家秘密。
當需要公布對自己不利的信息時,行政機關可以借用國家機密等事項任意拒絕,即使當事人能夠看見這個信息,行政機關也能夠說這個信息不存在,這就是中國行政信息公開法實踐中可能面臨的最大問題。一個“國家機密”成為一個無所不包的口袋,可以將任何行政機關不愿意公開的信息裝進去。以此類推,“商業(yè)秘密”、“個人隱私”等都可以成為行政機關利用的工具。“在中國,由于缺少一部統(tǒng)一的政府公開法,公開的標準以及范圍目前仍由各地方、各部門自己確定。公開只是單方面的公開,公開的主動權掌握在行政機關手中。公開什么、怎么公開不由群眾決定。這就使行政機關可以不受控制地任意決定公開或者不開。”在沒有法律約束的情況下,政府進行信息公開可以進行選擇,而政府信息有正面信息和負面信息之分,前者如決策失誤、效率低下、管理混亂、腐敗等等,此類信息一旦公布會影響領導人的政績、政府的形象,甚至會動搖政府的權威,因此政府是不愿意公開的;后者如政府優(yōu)良的政績、領導人關心群眾生活的講話等,此類信息有助于樹立政府良好形象,是政府愿意公開的。政府在依自己意愿進行選擇公開時,對負面信息往往以“保密”、“維護社會穩(wěn)定”等為名將其控制在政治系統(tǒng)內部,俗語中“報喜不報憂”如實的反映了這種趨利避害的行為模式。因此,公眾日常能夠看見的多是政府的正面信息。對于負面信息的發(fā)布,行政機關基本上享有完全的決定權,可以從“江西中毒案”、“北京悶棍案”和“河南艾滋病案”中一見端倪。
在請求人申請公開行政機關的信息時,行政機關以該信息屬于國家秘密為由拒絕公開,然后,申請人就沒有任何辦法去救濟了,既沒有辦法去證明該信息不是國家秘密,也沒有訴訟途徑去讓法院去作出判斷,而只能限于一種消極的等待之中,等待有一天該信息成為行政機關需要公開的信息。在統(tǒng)一的行政信息公開立法中借用各國的經驗,既采用列舉除外事項的立法例,也通過公開原則的確立、嚴格解釋規(guī)則以及舉證責任規(guī)則的確立,限制行政機關在不公開事項的裁量權。
行政信息公開限度是什么?對于我國來說執(zhí)行行政信息公開制度是為了保障我國公民對政府的行為有著一定的知情,但是對于國家機密等內容是不得隨意透露,如果泄露出去將會影響我國的安全問題,所以對于行政信息的公開是會有一定的限度的。
2020最新行政強制執(zhí)行法全文
行政拘留可以申請暫緩執(zhí)行嗎?行政拘留有案底么?
要式行政行為和非要式行政行為的含義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長期租房戶可否申請廉租房
2020-12-21涉外離婚財產分割的原則如何規(guī)定
2021-01-03交通事故逃逸一般怎么處理
2021-02-26個體工商戶消防滅火器過期如何處罰
2020-12-10子女有贍養(yǎng)能力低保能辦嗎
2021-01-11擔保合同關系能否主張侵權責任
2021-03-01強制執(zhí)行的房產能否解押
2020-12-05口頭合同提前終止可以嗎
2021-02-03解除合同單位是否要支付補償金
2020-11-30單位非法解除無固定期限的勞動者怎么賠償
2021-01-21店面押金不退,報警能立案嗎
2020-11-25房產他項之后還能債權轉讓嗎
2021-03-19如何支付經濟補償金
2021-02-22五險一金的糾紛要怎么解決
2021-03-21謊稱發(fā)生保險事故保險人會退保險費嗎
2020-11-30投保人的定義,投保人在投保后應該承擔哪些義務
2020-11-23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合同怎么簽訂
2021-02-02土地轉讓合同的效力是怎樣的
2021-02-02夫妻戶口不在一起,拆遷時雙方都能享受嗎
2020-12-28房屋征收對被征補償包有什么部門補償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