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是指行為人的交通肇事行為首先已構成交通肇事罪的基本犯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
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11月通過的《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3條規定:“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是指行為人具有本解釋第2條第1款規定和第2條第2款第(1)至第(5)項規定的情形之一,在發生交通事故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據此,成立“交通肇事后逃逸”必須同時具備以下要件:
1.行為人的交通肇事行為具有《解釋》第2條第1款規定和第2條第2款第(1)至第(5)項規定的情形之一,也即是行為人的交通肇事行為首先必須已構成交通肇事罪的基本犯。
2.行為人必須是基于為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而逃跑。所謂逃逸,客觀上表現為逃離事故現場、畏罪潛逃的行為。
除上面已論及的在認定行為人有無逃避法律追究目的時,應充分考慮區分不同情況,把握有無報案條件和可能的因素以外,在有些交通肇事案件中,還應注意把握行為人對其肇事行為的認識情況以及逃逸后又自首的情形。如果行為人確已構成交通肇事后逃逸,那么,即便行為人在逃逸過程中或是在逃逸狀態持續過程中,能及時放棄其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主動投案,如實供述,聽候處理,且也不論其中止逃逸是基于個人良心發現還是害怕罪責加重等何種緣故,該事后“中止逃逸”的行為均不得推翻對其先前逃逸行為的認定,而僅認定其事后的行為為自首,即分開認定,而不宜相互沖抵。理由如下:
1.《刑法》第24條規定的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交通肇事罪是過失犯、結果犯,不可能存在犯罪中止的情形。交通肇事后逃逸僅是交通肇事罪中的法定加重量刑情形之一,對中止逃逸的行為,不能與犯罪中止相類比,更不能混為一談;
2.所謂“逃逸中止”實質上是行為人主動結束逃逸繼續狀態,與犯罪人事后主動退贓并無本質差異,該事后行為在能成立自首的情況下,應當認定為自首,在不符合自首的情況下,也可以作為對其酌情從輕判處的情節,但不影響對其先前行為性質的認定;
3.在發生因肇事人逃逸而致受傷人由于得不到及時救助而死亡的情況下,所謂的“中止逃逸”行為不影響“逃逸致人死亡”的認定,同理,也不影響“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的認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張達鴻律師,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律師、中華律師協會會員、廣州律師協會會員,現任廣東安國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從事法律工作近十年,具有豐富的訴訟和非訴的經驗。擅長處理勞動爭議、交通事故、合同糾紛、房產糾紛、婚姻家庭、公司股權并購及各類刑事案件。自執業以來,承辦過包括刑事、民事、經濟合同、勞動爭議在內的各類典型案件,同時兼任多家企業常年法律顧問。經辦的刑事案件中,有多人被取保候審或被宣告緩刑;在經濟合同事務以及債權債務方面,從事法律成功的為當事人追回多催不還的欠款以及貨款;在勞動工傷方面,為勞動者追回拖欠的工資、加班費、經濟補償金、賠償金,工傷事故方面,抓住關鍵點,成功為當事人申請認定為工傷,實現勞動者的權益最大化。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醫療糾紛怎么處理
2020-11-23勞動仲裁后可以申請復議嗎
2021-01-04給他人起外號侵犯人格權益嗎
2020-12-02法醫鑒定后抓人有效期
2021-02-28怎么轉讓公司股權
2020-11-15安置房抵押貸款嗎
2021-02-20給私人干活受傷誰承擔
2020-12-04交通事故認定書怎么確定
2021-01-15孩子撫養權歸誰
2021-01-08要約生效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1-03-13對已解散的公司如何起訴
2020-12-17顧客在超市門口摔倒超市要賠償么
2020-12-12單位集資建房指標轉讓協議是什么
2021-02-19意外傷害的保險有哪幾類
2020-11-16再保險合同的獨立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2020-12-19投保人對被保險標的不具有保險利益保險合同無效嗎
2020-11-17專家提醒:如何避免保險合同糾紛
2021-02-06保險合同能變更嗎 如何變更保險合同
2021-01-22失業保險基金是存在哪里的
2021-02-06重復保險是什么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