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
你好,請問故意犯罪與過失犯罪的區別?
銀川律師解答:
從犯罪構成要素中的犯罪主觀條件來講,犯罪行為可分為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
一、故意犯罪
我國刑法第十四條規定:“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這是刑法對故意犯罪的規定,故意犯罪是指已經預見到了自己的行為會造成危害社會的嚴重后果,仍然希望或者放任這樣的行為的發生和結果的產生。因此故意犯罪體現出犯罪行為人主觀惡性較大,根據該條規定,對于故意犯罪,都應當依法承擔刑事責任。在故意犯罪中,還可以將其分為直接故意犯罪和間接故意犯罪。直接故意犯罪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仍希望這種結果的發生。間接故意犯罪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仍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
二、過失犯罪
我國刑法第十五條:“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這是刑法對于過失犯罪的表述。根據該條規定,過失犯罪可分為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于自信的過失。疏忽大意的過失是指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沒有預見,導致這種結果的發生。
過于自信的果實是指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輕信能夠避免這種結果的發生,導致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對于過失犯罪,刑法規定必須要由刑法明文規定是犯罪的,才承擔刑事責任。這是因為過失犯罪與故意犯罪在主觀惡性上明顯不同,故意犯罪是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結果的發生,而過失犯罪的行為人則是不希望危害結果的發生,只是由于主觀上的疏忽大意或者過于自信而導致了結果的發生。因為對于過失犯罪,只有造成極其嚴重的危害后果,巨大的損失和嚴重的社會影響的,刑法才將其列為犯罪,規定了刑罰措施。
三、無罪過事件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見到一些貌似犯罪實際上卻不是犯罪的行為,刑法上將之稱為“無罪過事件”。
刑法第十六條規定:“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顧名思義,無罪過事件并不是犯罪,因此也不會受到刑罰的處罰。
無罪過事件可以分為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不可抗力是指行為雖然造成了一定的損害結果,但并不是出于故意或者過失,而是因為不能抗拒的原因所引起的。例如某些自然災害引起的損害等。
意外事件是指行為雖然在客觀上造成了損害結果,但并不是出于故意或者過失,而是因為無法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
無罪過事件由于行為人主觀上沒有犯罪故意或者過失,客觀上無法預見或者雖然預見但無法避免,因此這類行為被刑法排除在犯罪之外,對行為人也不進行處罰。這樣規定是“罪刑法定”原則在刑法中的體現。
所以要認真辨別某一行為到底是故意犯罪或者過失犯罪還是無罪過事件對于辨別案件事實真相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廠里不允許辭職去勞動局有用嗎
2021-02-01與精神病人結婚,其婚姻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2021-01-16冤假錯案取保候審可以申請國家賠償嗎
2020-12-29訴訟財產保全申請書范本
2021-01-03夫妻離婚孩子是否應支付贍養費
2021-03-24擔保合同有效期是多久
2021-03-08合同糾紛判決后上訴期為多長時間
2021-02-19啥時候提出放棄繼承權
2021-02-23新房子剛買就賣有稅嗎
2021-01-01調崗不同意離職能要賠償嗎
2020-12-22索要民工工資屬于勞動爭議嗎
2021-03-17公益崗糾紛是否勞動爭議
2021-01-10保險理財產品有的種類
2021-01-22保險合同的解釋通常是遵循有利于哪一方的原則
2020-12-21保險公司交通事故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22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制定原則
2020-11-22保險的作用
2021-03-17農村集體土地承包年限的規定
2021-02-11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2020-12-24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抵押嗎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