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征地補償分配政策有哪些
1、土地補償費歸村集體所有。
村集體作為抽象主體,象征性擁有所屬成員的集體土地所有權,依照法理,在村集體失去其所有土地時,理所當然擁有該土地征用后的所有征地補償費。對該征地補償費的具體處分,《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十九條規定:“涉及村民利益的下列事項,村民委員會必須提請村民會議討論決定,方可辦理:從村集體經濟所得收益的使用。”村集體有權以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的形式,決定征地補償費的分配和使用,村集體可以將該集體收入用于開辦集體企業,發展公益建設,可以分配到各戶,可以分配給被征用承包經營土地的村民。而村集體依法對其所有征地補償款作出的處理,應承認其合法性。若村集體將征地補償費進行分配,則該部分征地補償費權屬依法發生轉移,集體與成員間因分配決議而產生了權利義務關系。
2、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
用地者在征地中,因其征地致使他人可預得收入的減少,從而造成權益損失,理應對該全部可預得收入予以補償,此補償性質同于經濟上的權利義務平等原理。該處的“他人”指該被征用土地的承包經營者,包括已轉包經營者。村民的該項所得,是其財產損失的金錢補償,故地上附著物、青苗補償費同于村民的其他財產,性質上并不具有其他特殊的含義。實際中,用地者在預算出其三大補償費金額后,將地上附著物、青苗補償費連同其他費用一并支付與村集體,由村集體再行處理。因貨幣所有權隨占有而轉移,此時地上附著物、青苗補償費由村集體占有控制,村民并不擁有該費的所有權,其與村集體形成法律上的債權債務關系,村集體作為享有青苗補償費的村民的債務人,必須將該費返還村民,村民亦可向村集體行使給付請求權。
3、對于安置補償費的歸屬,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26條規定:“需要安置的人員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單位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安置單位;不需要統一安置的,安置補助費發放給被安置人員個人或征得被安置人員同意后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員的保險費用。”安置補助費俗稱“勞力安置”,是對具有勞動能力而失去勞動對象的農民的生活安置,具有很強的人身性,但安置補助費的金額多寡、支付標準并不受被征土地多寡因素影響,其標準更多地考慮受安置農民個體因素。
征地補償的問題的處理需要自己的結合具體的情況進行一定的分析,否則自己的事情處置就會有著不小的難度,但是更為重要的是自己的事情解決與當地的政策不要相違背,只要自己沒有積極的配合有關部門的工作,那么自己的權益維護就會出現問題,自己需要注意。
福建省征地補償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辦法
征地補償維權方式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身遭到損害后怎么應對
2021-02-28欠錢不還夫妻倆離婚怎么辦
2020-11-25乘網約車發生事故應由誰承擔責任
2021-01-27工地自用儲存柴油公安部門如何處罰
2021-01-03普遍的六大陷阱揭底
2020-11-26無性婚姻可不可以算是離婚的理由
2021-01-29民事訴訟會被限制出境嗎
2021-01-27女職工哺乳期能變更勞動合同嗎
2021-02-25婚姻關系中的共同收益包括什么
2020-12-26遺囑必須公證才生效嗎,遺囑公證生效后有效期是多久
2021-03-13離職后是否還要遵循保密協議
2021-02-26勞動報酬規定是怎樣的
2020-12-26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2021-03-26航班延誤險怎么賠償
2020-12-12國航飛機延誤賠償標準
2021-03-10保險合同如何生效
2021-01-21法律對保險合同的主體資格的要求有哪些
2020-12-17重復保險的對象
2021-01-01財產保險合同的特征有哪些
2021-03-16保險代理人有哪些職業道德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