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財產保險合同糾紛審判實踐中,保險費的交付與否對保險合同效力以及保險責任的影響,普遍存在著三種觀點:1、投保人交付保險費是保險合同生效的前提。即投保人不付費,保險合同不生效;2、可以將投保人交付保險費作為保險合同生效的條件在合同中約定,即如果合同有約定,那么,投保人不交付保險費,保險合同不生效;3、不按照合同約定交付保險費只是違約問題,不影響保險人承擔保險責任。我們認為,這三種認識都不正確,因為保險費的交付與否不能構成對保險合同效力的影響。
保險合同的生效與保險費的交付
首先,保險合同的生效與保險費的交付與否沒有必然的聯系。
合同的生效,指合同開始發生效力,當事人開始受該合同條款的約束。關于合同的生效,《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第9條規定:當事人雙方依法就經濟合同的主要條款經過協商一致,經濟合同就成立;《合同法》第25條規定: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合同法》第32條規定:當事人采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合同的成立與生效是合同關系存續狀態的重要界點,一般情況下,合同成立即生效。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以下簡稱民法通則)第62條及《合同法》第45、46條同時規定,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附生效條件或期限,如果合同附有生效的條件或期限,那么生效條件成就或期限屆至時,合同才發生法律效力。也就是說,合間成立并不必然導致合同生效,在合同附有生效的條件或期限時,合同的生效就會滯后于合同的成立。
保險合同依法成立后其效力也會具有上述兩種狀態,即立即生效或附條件、期限而效力待定,所以,保險合同是否自成立時生效與是否附有生效條件或期限有關,但與投保人是否支付保險費沒有關系。
其次,作為諾成性合同,投保人交付保險費不能作為保險合同生效的條件。換言之,不能將投保人的主要合同義務——付費約定為保險合同生效的條件。
作為合同的生效條件,應當具備以下幾個特點:1、該條件是由當事人自由約定并作為合同的一個條款列入合同中的,法定條件不能用來做約定條件;2、該條件是將來可能發生的事實,任何必然(不)發生的或(不)應當發生的事實都不能作為所附的條件。這是附條件與附期限的本質區別,附條件決定是否生效,附期限決定何時生效;3、該條件是當事人用來限制合同法法律效力的意思表示,即合同的附屬內容,合同的主要權利義務不宜作為合同生效的條件;4、該條件必須是合法的事實。
顯然,投保人交付保險費是保險合同對投保人主要義務的規定,是合同生效后才對投保人產生約束的主要條款,不能作為合同生效的條件。
第三,交付保險費不能構成對保險合同效力的影響。
《保險法》第12條規定,當事人就合同的條款達成協議,保險合同成立;第13條規定,保險合同成立后(非生效后),投保人按照約定交付保險費,保險人按照約定的時間承擔保險責任。可見,這里的成立即生效,否則無法約束保險人按照約定的時間承擔保險責任。所以,一般情況下,《保險法》對保險合同的生效是以合同成立為標志的,并且明確了在合同成立(生效)后,投保人才按照約定交付保險費,保險人按照約定的時間承擔保險責任。可見,這里的成立即生效,否則無法約束保險人按照約定的時間承擔保險責任。所以,一般情況下,《保險法》對保險合同的生效是以合同成立為標志的,并且明確了在合同成立(生效)后,投保人才按照約定交付保險費,從而排除了將投保人交付保險費的主要合同義務約定為合同生效條件的可能。可見,投保人是否交付保險費并不影響保險合同的生效與否。
《保險法》第57條規定,除非特別約定,人身保險的投保人超過規定的期限六十日未支付當期保險費的,合同效力中止,或者由保險人按照合同約定的條件減少保險金額。也就是說,在人身保險合同中,不交保險費將自然導致保險合同效力中止或相應減少保險責任,顯然,前提是保險合同有效成立。同時,《保險法》第59條規定:保險人對人身保險的保險費,不得用訴訟方式要求投保人支付。由此可知,對財產保險的保險費,法律不禁止保險人用訴訟方式要求投保人支付,即法律賦予了財產保險人以訴訟方式收取保險費的權利。顯然,前提必然是保險合同有效成立,否則,就沒有利用訴訟方式要求投保人付費的基礎了。現行《保險法》的上述有關規定都是以付費不影響合同生效為前提的。
保險費的交付與保險責任的承擔
從保險原理來講,保險人承擔保險責任是以投保人事先交付保險費作為基礎的。同時,在財產保險實務中,大量存在投保人惡意拖欠保險費(即不出險不交費)的現象。因此,絕大部分保險人認為,如果投保人不交付保險費,保險合同依然生效,既不符合保險原理,又將無法控制投保人惡意拖欠保險費的現象。
事實上。保險作為一個行業以盈利為手段時、對其經營者就有了資本金的要求,即由經營者事先墊支營運資金,從而無須再以被保險人事先交納保險費作為基礎,這一點與保險原理并不沖突。
《保險法》對于財產保險中投保人不按期交納保險費導致什么樣的后果并沒有具體規定。因此,在法律沒有禁止的范圍內,當事人可以做自由約定。在現行財產保險條款中,通常以違約后果的方式、明確規定投保人不履行付費等義務,“保險人有權拒絕賠償或解除合同”。至于是拒絕賠償還是解除合同,保險人有權選擇。這樣,就能有效約束投保人按期交費,控制投保人惡意拖欠保險費的現象。但是在司法實踐中,有的法院在判定投保人未交付保險費而保險合同有效的同時,判決保險人只要沒有解除合同,就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忽視合同關于拒絕賠償的約定,這種判決是不對的。該約定沒有違背現行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根據“意思自治”的原則,應當對合同當事人產生約束力。否則,必然會對保險人的正常經營帶來消極影響。當然,在《合同法》頒布實施后,保險人行使合同約定的解除權應當符合《合同法》第94條的規定。在正常情況下,被保險人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時,保險人才可行使解除權,并且應當在解除權行使期限或經催告的合理期限內,否則視為放棄解除權。對拒絕賠償權利的行使,則無任何限制。有人認為保險人應當事先進行交費催告,否則就會喪失拒絕賠償的權利。我們認為,該認識沒有法律和合同的依據,從保險合同最大誠信原則來看,合同對交費期限及方式規定得非常清楚,被保險人對自己的交費義務無須對方提示,應當嚴格自覺履行。
根據《保險法》第9條及第13條規定,保險人的合同義務是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責任,自約定的保險責任期限開始履行。投保人交付保險費的期限可以約定在保險責任開始之前,也可以約定在保險責任期限開始當日同時履行,還可以約定在保險責任期限開始之后的時間內。所以,《合同法》中規定的同時履行抗辯權、后履行抗辯權、不安抗辯權都有可能由保險合同雙方當事人在合同履行中行使。比如,為了保證權利義務的對等,保險合同一般都約定投保人應當在保險責任期限開始前,先行交付保險費。《合同法》第67條規定: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后履行順序,先履行的一方不履行,后履行的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所以如果投保人沒有履行交付保險費的義務,根據上述規定,保險人有權拒絕承擔保險責任。也有人認為保險人的合同義務是賠償或給付保險金,由于保險事故的發生具有或然性,所以保險人履行義務的時間也具有或然性。我們認為,自保險責任期限開始,保險人即開始履行其合同義務,保險人賠償或給付保險金只是保險人履行義務的一種形式,否則,如果不發生保險事故,就會得出保險人沒有履行義務的結論,顯然是不正確的。
因此,在財產保險實務中,投保人未交付保險費,保險人不承擔賠償責任,不是因為合同沒有生效,而是因為合同有效成立,根據《合同法》的有關規定和合同的違約責任條款,保險人才得以不承擔賠償費任。
但并不是說,投保人沒有交付保險費,保險人一律不承擔保險責任。如果有約定投保人可以分期付費或遲延付費,那么,只要投保按約定交付保險費,即使該交費日期在保險事故發生之后,保險人也應當承擔保險賠償責任。在這種情況下,投保人沒有違約,保險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如果投保人沒有交付全部保險費,只是交付了部分保險費,保險人應當如何承擔保險責任。根據《合同法》第72條的規定:債權人可以拒絕債務人部分履行債務,但部分履行不損害債權人利益的除外。所以,投保人交付部分保險費雖然存在違約情節,但只要保險人收取了投保人交付的部分保險費,就不能在保險事故發生后完全拒絕承擔賠償責任,而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一般的保險條款中都嚴格規定“投保人未按約定交付保險費,保險人有權解除保險合同或拒絕賠償”,也就是說,只要投保人交付保險費不符合約定,保險人就有權解除保險合同或拒絕賠償,這種約定是不合理的,因為在收取了部分保險費后,保險人就無權解除保險合同或拒絕賠償。
事實上,實踐中一般采用比例責任的方式對部分交費加以解決,即保險人按照投保人所交付保險費占應交保險費的比例來承擔保險責任,這樣就能充分實現權利義務的對等。也有人認為應當按照時間比例來承擔責任,即如果年保險費為12元,投保人交納了6元,根據平均月保險費1元的推算,保險人應當承擔6個月的保險責任,如果保險事故發生在前6個月內,那么,保險人應當全額承擔保險責任,否則不承擔保險責任。筆者認為,這種作法違背了《保險法》第十三條“保險人按照約定的時間承擔保險責任”的規定,并且,從保險的保障功能角度來看,投保人花錢購買的是一種風險保障,這種風險是隨機的,發生在每一天的概率并不都是平均的,因此短期保險的費率與年保險費率并非線性比例,一般情況下短期保險的費率會高于年保險費率,所以,這種處理方法并不科學,也不合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動產抵押可以重復抵押嗎
2020-11-09公司分立方是否可能分立負債
2020-12-17眾籌投資者的范圍有哪些
2020-12-04建筑施工專屬管轄包括哪些
2021-02-14房屋征收補償決定送達后會發生什么
2021-01-14接管期限可以延期嗎
2020-11-08新入職員工當月應扣培訓費嗎
2021-01-07如何證明員工不愿意簽訂勞動合同
2020-11-13保險合同的概念和特點
2021-01-25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1-02-12保險公司以不屬于事故項目拒賠未說明的條款有效嗎
2021-03-12什么是保險合同的定義
2021-01-14保險理賠后還可以索要折舊費嗎
2021-01-09注意車險理賠四大誤區
2020-11-25司法鑒定保險傷殘標準等級是如何劃分的
2020-12-15廣州同一事故造成多人傷亡保險公司保險金如何分配
2020-11-28精神病人自殺,保險公司應否需要理賠
2020-12-19土地流轉補償方案的相關內容
2020-11-18店面拆遷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12房地產開發企業向被拆遷業主交付還建房如何計算繳納增值稅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