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歇性精神病有沒有刑事責任
答案是有的。
間歇性精神病人,是指一個人的精神并非一直處于錯亂狀態而完全喪失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這種精神病人表現的特點是:精神時而正常,時而不正常,在精神正常的情況下,頭腦是清醒的,具有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在發病的時候,就喪失了辨認是非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即其精神病是處于間斷性發作的狀態。
基于間歇性精神病人的這一特點,刑法規定,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實施了刑法規定的犯罪行為,造成危害結果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因為這時他具有與正常人同樣的行為能力;而在其發病期間喪失辨認是非和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時候實施了刑法規定的犯罪行為,造成危害結果的,不負刑事責任。
判斷一個人是否屬于間歇性精神病人,以及其在實施危害社會行為的時候是處于精神正常狀態還是處于精神病發病狀態,也必須根據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按照法定程序進行鑒定。
對間歇性精神病人如何量刑
刑法規定的精神病人,除了完全的精神病人和間歇性精神病人外,還有一種情況,即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也就是現實生活中人們常說的“半呆半傻”,也有的是原先是比較嚴重的精神病,經過治療后正處于緩解期,基本上恢復了自制力,但仍有殘留的精神病癥狀,這種精神病人對于一些基本的社會現象是具有一定辨別是非能力的,也具有一定的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但他們又與正常人的認識能力和控制能力有差別,達不到正常人的程度,這在法律上通常被稱為“限制責任能力”或“部分責任能力”,也叫“不完全責任能力”,形象地說,是介于完全責任能力和完全喪失責任能力之間的一種精神狀態。
對這樣的人實施了刑法規定的犯罪行為,是否應當承擔刑事責任以及如何承擔刑事責任,1997年修訂的刑法增加規定了這種情況,即對由于生理或病理狀態形成的有部分識別是非、善惡和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人,實施了刑法規定的犯罪行為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刑法這樣規定,既考慮到這種精神病人具有一定的認識能力和控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刑法構成犯罪的主觀要件,如果完全不負刑事責任,不利于維護社會治安,同時又考慮到不能要求他們和正常人一樣,因此在進行處罰時,依法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由于間歇性精神病人是好是壞,因此在其犯罪的時候,是否該追究刑事責任,就需要先作出精神狀態的認定。鑒定其在犯罪的當時精神狀態情況,這樣才能具體確定間歇性精神病人的刑事責任。如果對于這方面的知識還有什么疑問,歡迎大家到律霸網咨詢,我們將提供專業的律師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工傷認定時間規定是什么樣的
2020-11-24無編碼的公章是否有效
2020-11-21相鄰關系與地役權有什么區別是什么
2020-12-30工傷申請主體該怎么確定
2021-02-05父親去世了債務怎么辦
2021-01-21債務訴訟時效該如何計算
2021-02-10老人的贍養費能要多少錢呢
2020-11-08擔保合同關系能否主張侵權責任
2021-03-01贍養老人的繼子能分撫恤金嗎
2020-12-08消費者用POS機刷卡時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6二手車過戶費怎么樣計算
2020-11-17什么叫房地產交易
2020-12-07勞動合同、勞務合同和聘用協議書的區別
2021-01-10適用期解決勞動關系是否有限制
2021-03-25自己承包工程需要什么條件
2021-02-11什么是保險條款
2020-12-27海洋貨物運輸保險
2021-03-15財產保險的概述與原則分別是什么
2021-02-10人身保險合同法律上有什么規定
2020-11-09一起保險合同糾紛的評析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