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賠償數額
工傷致殘的賠償數額問題,嚴格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第五章“工傷保險待遇”的有關規定辦理即可。但有以下幾個問題需要特別注意:
1.關于傷殘補助金和傷殘津貼的標準問題。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33~35條的規定:傷殘補助金和傷殘津貼的數額,都是根據受傷者受傷前月工資的一定比例進行計算。在這里,月工資的多少直接影響著傷殘補助金和傷殘津貼的數額的決定。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這里所說的月工資,是指受傷者受傷時正常工作的月工資,而不是指受傷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
2.關于工資標準的舉證責任問題。審判實踐中發現,有的被告(企業單位)在訴訟中為了減少對工傷者的賠償數額,在法庭上故意將工資標準區分為月工資和伙食補助費兩部分,這實際上是一種不誠實的表現,法院在審理時應特別注意。比如,海南某企業對某職工每月發放的工資是650元,該職工因工受傷后,該企業不支付工傷保險費。該職工提起訴訟后,該企業在法庭上強調它給該職工發放的月工資是500元,另150元是伙食補助費。但該職工從來未聽說過什么伙食補助費,領工資時是直接領取650元,工資單上也從未注明有150元屬于伙食補助費。對于這樣的問題,法庭應讓被告人舉出區分工資和伙食補助費的證據。比如應出示有職工簽名的500元工資單和150元伙食補助費單。此種舉證責任應在被告(企業單位),而不在原告(受傷職工)。因為按照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將650元區分為工資和伙食補助費的主張者是被告而不是原告。原告主張月工資是650元,被告也承認原告每月領到650元,這樣,原告就不需要舉證。但被告主張原告每月拿到的650元中有150元是伙食補助費,這屬于被告的主張。對這一主張,自然應由被告舉證。若被告不能舉證,就應認定工資是650元。另外按照舉證規則,原告方控制著對對方有利的證據而拒不出示的,應按有利于對方的原則認定事實。職工簽名的工資單肯定在被告方控制著,如果被告方拿不出或者不愿拿出這種有證明作用的工資單,只能說明它發放的工資并未區分為月工資和伙食補助費。那么,按照有利對方的原則,在計算傷殘補助金和傷殘津貼時就應當按月工資650元計算,而不能只按500元計算。但遺憾的是,有的法院在審判實踐中卻未按舉證規則辦理,像前例中所說的海南某案件,法院就未讓被告出示證據,僅憑被告的口頭述說,就把650元的工資區分為500元工資和150元伙食補助費,進而按500元工資計算傷殘補助金和傷殘津貼,這實際上是侵犯了受傷職工的利益。
3.關于一次性支付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問題。《工傷保險條例》第36條規定,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五級、六級傷殘的,保留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安排適當工作。難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單位按月發放傷殘津貼。必須注意,這一規定不是呆板的,而是靈活的。也就是說,究竟是按月發放,還是一次性發放,由受傷職工自己決定,而不是由用人單位決定,也不是由法院決定。關于這個問題,勞動部1996年8月12日就《關于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第27條的規定解釋說:“領取傷殘撫恤金的受傷職工或其親屬,自愿一次性領取傷殘撫恤金的,可以一次性計發,然后終止工傷保險合同。”2003年公布的《工傷保險條例》第34條第2款也規定:“經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該職工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這說明,法律把主動權交給了工傷者自己。因此,在工傷賠償的民事訴訟中,法院應當主動征求工傷致殘者的意見,然后決定是按月發放還是一次性計發。
凡事都得有個度,討要工傷賠償數額老板心里一般也有數,因此就得靠事實說話。嚴格的按照受傷程度與認定的等級來索要賠償。如果您對工傷賠償金額還有疑問的話,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希望在這里您可以得到更全面更貼心的法律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專利優先權
2021-02-05交通罰款逾期半年怎么處理
2021-01-21土地出讓收益包括違約金嗎
2021-02-13發生交通事故,警察怎樣劃分責任歸屬
2020-12-21事故賠償如何認定
2020-12-11擔保合同的管轄異議怎么寫
2021-01-25食堂承包合同印花稅是否需要交納
2020-12-30二審上訴變更訴訟請求的處理及風險
2021-01-09小學生課間打架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06武漢購房政策有什么
2020-12-07借調工作后勞動關系如何認定
2020-11-19軍人病退的規定是怎么樣的
2021-03-20試用期離職是否受競業限制
2021-02-23什么情況員工仲裁不被受理
2020-12-10江泰保險旅游意外險
2020-11-08人身保險受益人需要承擔義務嗎
2021-02-25交通肇事跑路保險能賠嗎
2020-12-29車被撞了對方逃逸理賠多少錢
2020-12-25交通事故保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0-12-30女生告倒保險霸王條款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