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交通肇事逃逸?
根據《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公安部70號令)》規定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發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當事人為逃避法律追究,駕駛車輛或者遺棄車輛逃離交通事故現場的行為。肇事逃逸的構成條件主要有:
1、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為人在逃逸時必須明知自己的行為導致了交通事故的發生,這是行為人的主觀認知因素。
2、主觀上是為了逃避事故責任,逃避法律的追究;實踐中,肇事人逃跑的目的大多是為了“逃避法律追究”,但也有少數人是因為其他目的,如害怕遭到被害人親友及其他圍觀群眾的毆打而逃跑,這些人往往在逃離現場后,很快通過報告領導或報警等方式,接受法律的處理。顯然,這些人的主觀惡性要小得多,因此,有必要在認定時加以區分,以保證準確適用法律,做到不枉不縱。
3、客觀上實施了逃離事故現場,不向公安機關報案的行為。
(二)交通肇事逃逸的細分情形:
1、明知發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當事人駕車或棄車逃離事故現場的;
2、交通事故當事人認為自己對事故沒有責任,駕車駛離事故現場的;
3、交通事故當事人有酒后和無證駕車等嫌疑,報案后不履行現場聽候處理義務,棄車離開事故現場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當事人雖將傷者送到醫院,但未報案且無故離開醫院的;
5、交通事故當事人雖將傷者送到醫院,但給傷者或家屬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聯系方式后離開醫院的;
6、交通事故當事人接受調查期間逃匿的;
7、交通事故當事人離開現場且不承認曾發生交通事故,但有證據證明其應知道發生交通事故的;
8、經協商未能達成一致或未經協商給付賠償費用明顯不足,交通事故當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實信息,有證據證明其是強行離開現場的。
并不是像很多人認為的,只要肇事一方在事故發生之后離開了現場,那么就會構成交通肇事逃逸的行為。首先我們需要判定肇事者離開事故現場的原因是什么,只有在因為害怕承擔事故責任的情況下逃離現場的行為,才能最終被認定為交通肇事逃逸。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申請立案執行要交費嗎
2020-12-27民間借貸起訴費誰承擔
2021-02-19行政機關行政復議范圍
2021-02-12侵犯商標權的行為怎么定性
2020-11-16注冊商標有哪些途徑可供選擇
2020-11-15對駁回注冊商標續展申請決定不服怎么辦
2020-11-23破產債權申報有哪些規則
2021-01-27一個律師可以為兩個人取保候審嗎?
2021-01-20如何證明欠條是威脅的
2020-12-19婚約會受法律保護嗎
2021-01-11如何申請交通事故傷殘鑒定
2021-01-31債務人死亡妻子應如何承擔責任
2021-02-22合同債權的權能與特點有哪些
2020-12-20簽勞動合同時須告知勞動者哪些內容
2021-01-21合同中是否可以加入競業限制
2020-12-13勞動者不同意調崗單位解除的合法嗎
2021-01-05拼裝的汽車發生交通事故由誰賠償
2021-02-07給父母買保險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1-02-18人壽保險的受益人是誰,人壽保險該怎么理賠
2021-02-08什么是保險合同主體變更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