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處罰法司法解釋37條怎樣進行解釋
1)、在調查程序中行政機關可以采取的執法手段,包括以下幾種:
進行調查、了解、詢問,以掌握有關事實。依法進行檢查。檢查,是查明事實和獲取有關證據所需要的執法手段。本法明確規定,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行政機關可以進行檢查。也就是說,只有法律、法規授予其行政檢查權的行政機關才可以依法采取檢查手段。抽樣取證。對于與產品質量有關的行政處罰案件,抽樣取證是比較適當的調查執法手段。登記保存證據。在證據有滅失的可能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行政機關可以對該證據進行登記,并保存于一定地點,任何人不得予以銷毀或者轉移。登記保存證據,必須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準。并應于七日內作出處理決定。調查程序中執法人員、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應當履行的相應義務。 在行使調查或者檢查的職權時,必須有兩名以上執法人員在場;并且,執法人員應當向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出示表明其執法身份的證件;在進行詢問或者檢查時,執法人員還應當依法制作筆錄。 在執法人員進行調查工作時,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應當予以配合和協助,應當如實回答,不作虛偽陳述;不得阻撓執法人員的調查工作;不得銷毀或者轉移有關證據。
2)、調查程序中執法人員的回避制度。執法人員應當回避的事由有以下幾種:
1.執法人員是本案當事人或者是本案當事人的近親屬;
2.執法人員或者其近親屬與本案當事人有直接的利害關系;
3.執法人員或者其近親屬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案件的公正處理的。
具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執法人員應當請求回避。如果當事人認為執法人員具有上述情形之一,也可以向行政機關提出要求執法人員回避的請求。要求執法人員回避的請求提出后,由該執法人員所在的行政機關的負責人決定該執法人員是否應當回避。需要指出的是,對于執法人員在調查取證過程中所掌握的個人秘密、商業秘密和國家秘密,任何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得將這些秘密用作證明案件以外的其他目的,不得泄露給其他個人或者組織。否則,因其泄露行為而給公民、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國家所造成的損失,泄露秘密的人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在我國相關的行政法律是為了保護我國的社會秩序,相關的處罰時應派往2名以上的執法人員,辦理相關的辦案人員。積極的辦理這類案件,保護我國的相關行政法律案件。執法人員也應積極的辦理這類案件,根據相關的法律規定進行辦理。
稅務行政處罰法全文包含的內容有哪些?
醉駕行政處罰標準
行政處罰中當事人陳述和申辯時限是如何規定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交換合同范本
2020-11-20右手食指一節截止了怎么賠償
2021-01-31仲裁調解后需要開離職證明嗎
2021-02-11攝影照片被侵權如何提起賠償
2020-12-12房屋有部分違建可以抵押嗎
2020-12-22別除權和共益債務誰優先
2020-11-15交通占主要責任能否視為工傷
2021-01-08如何撤銷錯誤的終結裁定
2021-02-27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與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的區別
2021-01-29合同欺詐可以索要賠償嗎
2021-01-02可變更合同的前提有什么
2021-01-01夫妻唯一住房可否拍賣
2021-01-18如何預防員工不辭而別
2021-02-10用人單位如何發錄用通知
2021-01-16兒童意外險限額是多少
2020-11-21意外險的理賠依據有哪些
2021-01-16保險合同的特征
2021-02-12失火引起的財產損失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08車禍后保險賠償程序怎樣進行
2021-01-22什么是保險責任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