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駕駛人員肇事逃逸負全責嗎?
駕駛人員肇事逃逸的情況下,是需要負全責的。交通肇事罪客觀要件的認定,是以當事人對事故負主要責任或者全部責任為定罪的必要要件,在司法操作中,責任的大小往往是采納交通警察的“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然而,在行政執法程序中,卻存在一種推定事實的證明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二十條規定:“當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使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應當負全部責任。”第二十一條規定:“ 當事人一方有條件報案而未報案或者未及時報案,使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應當負全部責任。”
這兩條規定表明,交通警察在處理交通事故時,要認定事故責任,在法定條件具備、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情況下,可以推定為事故責任,而對事故發生的真實情況可以不再進行證明。這就確立了“行政推定”這種法定證明方法。
二、司法解釋
在刑事司法中,行政推定的結論是否具有刑事證據的可采性?有觀點認為,行政推定所作出的當事人負全部責任的認定,是行政機構依法作出的有約束力的行政結論,應采信;另有觀點認為,行政推定采為刑事指控證據,明顯減輕了刑事訴訟中控方的舉證責任,由于這種認定本身基于推定進行,不再理會客觀事實,這必將導致辯護人無法進行有效辯護,反而加重了辯護人的舉證責任,即欲辯護無罪,必須找出證據證明當事人不負交通事故責任。行政推定為刑事證據造成了舉證責任的顛倒,與刑事訴訟制度不合,且因這種局面的形成是由于行政法規和司法解釋造成,而按照憲法和立法法的規定,行政法規、司法解釋均不可抵觸作為基本法律的訴訟法,故現在司法實踐中直接采納行政推定作為刑事證據的現狀應當改變。
事實上,反對行政推定為刑事證據的見解,是符合法理、又有實務上依據的明智之舉。我們知道定罪的客觀要件亦即追訴的指向是既往發生的當事人的危害行為,而不是當事人行為后的態度或者其他表現(事后態度或者表現如自首或者逃逸,只能影響量刑而不影響定罪)。如果僅以事后表現推定犯罪事實,則可能刑及無辜。本來這一事實如果能夠證明,則對方將不負事故責任,但是對方當事人可能會因懼怕死者家屬報復毆打,而逃離現場或者不予報案。這種情況按照交通行政法規將被推定負全部責任,按照司法解釋又將被追究刑事責任。顯然,這樣做的結果就使罪與非罪不再取決于肇事時的行為,而取決于肇事后的表現(即逃逸與否、報案與否)。這與刑事實體法上的犯罪概念存在很大差別,也與“行為是定罪的客觀依據、事后態度只影響量刑不影響定罪”的刑事法理不合。
在法律上,肇事逃逸的顯然是需要負全責的。在司法實踐中,如果駕駛人員肇事后發生逃逸行為的,應當處終生禁駕,并對交通事故負全責。一般情況下,如果肇事責任不在于本方,駕駛人員不需要逃逸,只需要報警等待公安機關來進行事實處理和責任認定即可,具體的情況應當據實而定。
肇事逃逸審車不過應該如何處理?
交通肇事逃逸交強險理賠嗎
開車撞死人后逃逸判多少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涉外離婚爭取撫養權有哪些規定
2021-01-02即將被執行的房產能否保全
2020-11-18殺人頂包怎么判
2020-12-14領養孩子長大了可以斷絕關系嗎
2020-12-25商業銀行取得執照六個月內未開業怎么辦
2020-11-21股東變更前的債務與新股東有關系嗎
2021-02-14加工承攬合同免責協議有效嗎
2021-01-11交通事故簽了責任書多久賠償
2020-11-23顧客在超市內摔傷,超市理應賠償嗎
2021-03-16北京市勞動局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勞動爭議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研討會會議紀要
2021-01-03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2021-03-26保險公司中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包括哪些
2021-01-30保險合同糾紛案件如何管轄
2021-02-02保險公司未盡到告知義務酒駕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0-11-25財產保險公司允許解散嗎
2021-01-14保險船舶受損后怎樣索賠
2021-02-06意外傷害保險合同的特征是什么,有哪些種類
2020-12-22交通事故認定書可以作為保險理賠的依據嗎
2020-11-29法律對保險公司境內外代表機構設立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28自駕游怎么選擇合適的保險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