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駕車逃逸的事件,在現實中是發生的比較多的,主要是因為肇事者害怕承擔法律責任,因而選擇了駕車逃逸。在這樣的情況下也會造成受害者的死亡,那么駕車逃逸致人死亡的該怎么認定呢?請閱讀下文進行具體了解。
《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條規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在認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時應把握以下幾點:
1、因逃逸致死的對象必須是行為人交通肇事行為致傷的人,而不是其他人。
2、行為人對交通肇事行為致傷的人負有及時救助的義務,該義務是由于行為人的交通肇事這一先行行為,使法律所保護的“致傷的人”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處于危險狀態下而產生的義務,肇事者有能力實施救助而不實施救助行為致受傷的人發生了死亡的結果。
3、行為人對受傷人員死亡的結果持過失心理,因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雖然預見但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了受害人死亡結果的心理狀態。這種過失的主觀罪過形式是對肇事者的行為認定為交通肇事罪的關鍵。如果肇事者明知不實施對受害人的救助行為會發生受害人死亡的危害結果將被害人帶離現場而逃逸,放任這種危害結果發生的間接故意心理態度,則已超出交通肇事罪的界限。
4、行為人逃逸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結果之間具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行為人逃逸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主要有兩種情況:
(1)行為人肇事行為致受害人受傷,但傷情不致引起死亡結果,肇事者逃逸后由于其他原因的介入引起受害人死亡的結果,這一結果與逃逸行為沒有直接的必然因果關系,對肇事者只能按刑法133條規定的第一個量刑幅度處罰。
(2)如果肇事者的行為使受害人傷勢嚴重,若不及時救助,就會發生死亡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肇事者逃逸后,由于其他介入的原因導致受害人死亡的結果發生,即肇事行為與肇事者逃逸行為是危害結果發生的主要原因,介入的原因只是死亡結果發生過程中的一個條件時,仍應認定為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況。
對于駕車逃逸致人死亡的,不僅僅是情節惡劣,造成的后果也是十分嚴重的。因此《刑法》規定,在這樣的情況下對肇事者是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另一方,還需要對死者家屬進行相應的賠償。律霸小編為你整理本篇文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交通肇事逃逸認定標準有哪些
司機開車撞人逃逸怎么判
怎樣對開車撞人逃逸后自首的行為認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如何確定股權轉讓價格
2021-01-07合同欺詐行為的方式有哪些,如何防范合同欺詐
2021-01-30律師非訴訟業務有哪些
2020-11-27房屋被別人做了擔保怎么辦
2020-11-29放棄繼承權的決定可以自行撤銷嗎
2020-12-22以往的贍養費能要嗎
2020-12-06受害人因交通事故致殘的是否有被扶養人生活費?如何計算呢?
2021-01-18交通事故受害人的誤工費的賠償
2021-03-09單位公款打入私人賬戶會被判嗎
2020-12-19股票如何繼承
2020-11-26失信企業房產還能提供抵押擔保嗎
2021-02-17商業銀行是否需要公布上一年度的經營業績
2021-02-09普通員工簽勞動合同注意什么
2021-02-21競業限制在合同中有效嗎
2020-12-26公益性崗位提前多久提出離職
2021-01-31員工不勝任現職務可隨意調崗嗎
2020-12-22強制調崗降薪如何賠償
2021-03-20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怎樣調解勞動爭議
2021-01-01建設項目工程保險費
2021-02-02定值保險合同的定義是什么
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