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交易其實主要就是指的房屋買賣,這與房屋的贈與、繼承是不太一樣的。而在這個過程中往往產生的糾紛也多于其他兩種情況下產生的糾紛。作為購房者買房之前了解清楚常見的房屋交易中的糾紛,其實也是對自身有益的。那么房屋交易中的糾紛都有哪些呢?我們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吧。
一、房屋交易中的糾紛包括哪些
商品房買賣的糾紛和投訴逐漸形成熱點,占消費者委員接受投訴中的較大比例。目前,商品房買賣中的糾紛和投訴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工程質量達不到約定標準
包括建筑質量不和格和裝修質量不合格標準合同的約定。
(二) 開發商不能按期交房
此類違約一般出現在預售房買賣中。
(三) 銷售合同不規范
在合同簽定過程中,開發商為了自己的利益,都會盡可能讓合同簽定得對自己有利;合同欺詐更是糾紛不斷的根源,也是購房者防不勝防的陷阱。
(四) 交房時的面積與約定的面積不符
開發商交付的房屋實際使用面積過大或過小。
(五) 虛假廣告
房地產廣告實一直是購房者投訴的熱點。
(六) 房地產證遲遲拿不到或違規無產權建房
(七) 購房者要求退房而產生糾紛
其他還有售后服務不落實、物業管理不到位及收費不合理等。
二、房地產糾紛如何處理
房地產方面的糾紛是最多的,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和司法審判實踐經驗,在案件受理范圍方面有一些界限,如果不明白,在處理糾紛時當事人肯定會跑許多冤枉路。下面,我們將一些常見的糾紛列出,并將處理的方式與法律程序做一個簡單的說明。
(一)凡以房產為標的買房、租賃、典當、建筑承包(包括勘察、設計、建筑等)、合建、代理、居間、使用、轉讓、確權等民事行為發生的糾紛,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將作為民事案件受理。
(二)因單位內部分配公房使用權而產生的糾紛,如果是單位職工對單位分房決定有意見的,不屬法院受理范圍,不能向法院起訴;如果是受配人(或其他原舊房內應一并遷出的同住親屬占住舊房)分得新房又無理占住舊房或非受配人以單位分配不合理為由而強占公房,被侵害人(包括單位和合法受配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
(三)單位分配給職工住房使用權并訂有分房合同的,職工由于本人原因而離職、辭職,或被單位除名、開除的,單位根據合同要求收回公房使用權的,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四)單位之間因行政調撥等原因引起的房屋糾紛,不屬法院受理范圍,當事人應向有關部門申請解決。因歷史原因由行政劃撥房屋使用權的,現房屋產權人要求收回房屋自用或要求明確租金的,可以向法院起訴,法院一般作為民事案件受理。
(五)因違章建筑引起的房產糾紛,因違章建筑的認定、拆除引起的糾紛,應由行政機關受理,行政機關不依法處理或處理不當,當事人不服的,可作為行政案件提起訴訟。但當事人以違章建筑為標的發生買賣、租賃、抵押等民事糾紛以及違章建筑妨礙他人通風、采光等引起的鄰里糾紛可作為民事案件向法院起訴。
(六)因為有關部門審批建筑執照不當,影響他人通風、采光引起的糾紛,一般應由原告向有關部門申請解決,也可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七)有關私房落實政策的案件,如私房社會主義改造中的問題,建國初期?由有關部門代管的房產問題,落實華僑、港、澳、臺胞私房政策的問題等,原告應向當地落實私房政策部門或有關部門按私房落實政策先落實了房產,后又撤銷的,當事人對撤銷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必要時可以聘請律師協助。
其實要是購房者可以事先采取措施注意的話,那產生糾紛的可能性就會小很多,自然這也是從另一方面保護了自身的利益。而比較常見的房屋交易糾紛就包括了購房定金糾紛、逾期交房糾紛、房屋質量糾紛等等,不同的糾紛其實對應了不同的解決方式。
購買二手房交易注意事項
二手房交易中賣方毀約如何打官司?
上海市房屋交易稅費標準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干股需要承擔虧損嗎
2021-03-02工人在下班期間宿舍摔傷算工傷嗎
2021-02-13不立案就沒有回執嗎
2021-01-20法律是如何規定股東直接訴訟的
2020-12-05幾年的交通事故還能重新訴訟嗎
2021-03-01案件到檢察院多久會傳喚
2021-01-24怎樣通過申請支付令來要債
2021-02-15交通事故同等責任怎么賠償
2021-02-02失信企業房產還能提供抵押擔保嗎
2021-02-17訂立合同時合同內容違反法律法規怎么處理
2020-12-21治安案件人跑了怎么辦
2020-12-03學校檔案弄丟是行政之訴還是侵權之訴
2020-11-13轉正后辭退員工是否給賠償
2020-12-16車上人員險保額多大
2020-11-11保險法修改可圈可點
2021-01-16在責任保險中第三人是否有權向保險人請求保險金給付
2020-11-29保險合同的含義與特征有哪些
2021-03-04法律對殘疾人投保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28沒資格證開車保險陪嗎
2020-12-03人身保險可不可以重復理賠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