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辭證據的定義
所謂言詞證據是指以人的陳述為存在和表現形式的證據,又稱之為人證,它包括被害人陳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證人證言,鑒定結論,辯認筆錄等。鑒定結論是一種特殊的言詞證據,它是鑒定人根據司法人員提供的材料,對與案件有關的專門性問題進行分析判斷后發表的意見或看法,從而作出的書面結論,其實質仍是一種人證。在英美法系國家中,鑒定結論就屬于證人證言的范疇,稱為“專家證言”或“專家意見”。
由于言詞證據表現為人的陳述,作為人的認識和反映,其優點是生動、形象、具體,缺點是客觀性較差,因此言詞證據一個突出特點是能夠從動態上證明案件事實,因為當事人、證人是對案件事實直接或間接的感知者,他們的陳述能夠使司法人員迅速地從總體上以至在細節上把握案件的全貌,這是實物證據無可比擬的。但是,也正因為言詞證據表現為人的陳述,又決定了它具有不穩定性和可變性的特點,因為,言詞證據的形成一般要經過感知、記憶、陳述三個階段,在這三個階段都可能會因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出現失真,如刑事訴訟當事人因與訴訟結果有直接的利害關系,可能導致他們作虛假陳述;證人也會由于受感知能力、個人的品質以及受到威脅、利誘等因素影響而不如實作證,從而使言詞證據與案件真實情況不符。
證人證言是證人將直接或者間接感知的案件真實情況向偵查人員作的陳述,證人證言的形成分為感知、記憶、陳述三個階段,在其形成過程中,證人也會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其證言可能會有真、有假,夸大或者縮小的情況。在審查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二、審查證人的內容
1、審查證人是否具有作證能力,即是否有《刑事訴訟法》第48條規定的情形,證人是否具有相應的感知能力、記憶能力和表達能力。如果證人是聽說的,就應當注意證人是否具備相應的聽覺能力;如果證人是近視或者老眼昏花,就應注意證人是否具有相應的視力及其記憶能力如何。
2、審查證人證言的內容來源是否真實、客觀。主要審查證人對所證的事實,是直接感知還是間接感知,是親眼所見還是聽人所說,對在采用轉述證人的證言認定案情時應慎重;證人是在何種情況下感知所證的事實,要充分考慮案發時距離的遠近、光線的明暗、有無障礙物等客觀環境。例如:梁某故意傷害案,證人證實:當天晚上,見梁某持刀猛砍被害人。同時又證實,他所站的地點距梁某砍被害人的地點約有100米遠,經偵查實驗證實:在相同地點,相同環境情況下,100米遠處根本看不清案發地點發生的事情,最后排除了該證人證言。
3、審查證人是否與案件當事人或案件本身具有利害關系,是否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注意審查詢問證人的地點及程序是否合法,是否已履行告知義務。
三、言辭的過程
言詞證據的形成過程相當復雜,如果我們將其形成過程加以分解,就會發現,任何一個言詞證據,通常要經過感受、判斷、記憶、復述四個階段才能形成。
1、感受。當事人、證人、被害人等等,他們看到、聽到或者經歷了案件中的某些事實或程,立即反映到大腦里,形成某種“印記”,這是他事后對案件作證的基礎。無論任何人,如果他沒有經歷過對案情事實的感受階段,那么他就絕對不可能提供出有關案件事實的真實證言。但是,親身感受過案件經過的人,也不一定能夠提供出準確的證言。這是因為,每個人的感受能力不同,在感受階段所處的位置、環境、光線、角度等也不盡相同。對于同一事物,有人看得真切,聽得清楚,在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記;而有人則感覺遲鈍或由于某種生理缺陷,無法感知到周圍發生的事件;有的人當時正專心致志地從事其他工作,未留意周圍發生的事件;或者由于光線昏暗,眼前有障礙物而未看清當時的情況?!M管人們對同一事件都經歷了感受階段,但每個人的感受程度卻可能大不相同。有的還可能形成錯覺,在特殊情況下,有人甚至對眼前的事物“熟視無睹”、“充耳不聞”。這是一部分言詞證據不能準確地反映案件情況的重要原因之一。
2、判斷。任何言詞證據中都包含有判斷的成分。但是,由于人們的社會經歷、生活經驗、文化素養、專業知識等等各不相同,每個人對于事物的判斷能力是大不相同的。正是由于人們的判斷能力存在差異,這是造成某些言詞證據出現誤差的重要原因。
3、記憶。人的記憶能力同年齡、健康狀況,職業習慣等存在密切關系。一般說來,青少年的記憶能力較強;年老體弱者的記憶能力相對較差。從事某一種職業的人,對本專業或有關業務方面的問題,記得牢靠,而對平時很少接觸的事物則不大容易記住。多數人對于常見的事物容易淡忘,而對平時少見的異?,F象往往會保持長久的記憶。司法實踐中還常常遇到這樣的現象:當人們的精神高度緊張時,對當時發生的情況或某些情節,有可能完全失去記憶。通常記憶又和時間成正比。即:人們一般對剛剛發生的事情記憶清晰,隨著時間的推移,記憶會逐漸模糊;時隔久遠則記憶也許會完全消失??傊?,由于人的記憶能力懸殊很大,因而在事后作證時,提供的證言就難免會出現種種誤差。
4、復述。任何留在人們大腦里的“印記”,待到在訴訟中作證時,都必須通過語言的表達,才能把它們復述出來,最后形成為證據。但是,由于人的生理、性格、文化程度等等的差異,每個人的表達能力也是大不相同的。有人善于講話,能夠完整地把案件的經過和具體情節,用準確、簡明、生動的語言表達清楚,使業已發生過的事件再現于眼前;有人則平時寡言少語,作證時用語模糊,對事情的經過和關鍵的問題說不明白;還有人則是由于年齡或生理方面的缺陷而發生語言障礙。如小孩子對很多的事情由于不能理解而無法表達;啞巴不會講話必須用手勢比劃,可見,人們對案件作證時,其語言表達能力往往成為至關重要的一環,這也是許多證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大不相同的重要原因之一。
綜上所述,言詞證據在其形成過程中必定要經過四個階段,而無論在哪一個階段,由于主、客觀諸多因素的影響,都有可能失真,因而在最后形成的證詞,便有可能與實際發生的案情相距甚遠,有些甚至會完全失去了證據的意義。正因為如此,就產生了“證人資格”和證言是否可靠的問題,對此,在司法實踐中必須引起足夠的注意。
四、言詞證據的特點
言詞證據具有以下兩個突出的特點:
1.靜態與動態并存。言詞證據不僅僅停留于孤立、靜止的狀態,而是能夠從動態上揭示案件發生的起因、過程和具體情節,從而有助于判明案件的性質,分清當事人有無過錯,并明確責任的大小。
任何言詞證據都是人們對于案情事實的反映。人不僅能夠對感受到的事物產生直觀的印象,而且能夠通過抽象的邏輯思維,把握事實的本質;人還能夠發揮其記憶能力和表達能力,使已經發生過的事物或現象,生動地,形象地再現出來.因此,人對于案件作證的時候,就不僅僅能夠回答他“看見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和“感觸到了什么”這樣一些直觀的問題,而且常常能夠說明事情的起因、經過、來龍去脈和具體情節。在很多情況下,證人與被害人還能直接指認出犯罪分子,或者提供出犯罪分子的體貌特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交代或當事人的陳述,則更能講清楚案件的全貌,或者提出否認其指控的有力的反證。正是由于人具有這種能思維、有記憶、會說話的功能,因而人所提供的證詞,常常能夠成為證實案情事實的直接證據。它有助于使辦案人員從總體上、從動態上了解案件的全貌和發展、變化的全過程。這是任何實物證據都難以辦到的。如果用一種形象的比喻,實物證據所提供的,好比是一張張孤立、靜止的照片,而言詞證據所提供的,則是一幕幕連貫的、生動的“電影”。簡言之,言詞證據是一種動態的證據,而且往往能夠直接揭示出案件的內幕,這正是它的極大的優越性。在這一點上,言詞證據較之實物證據具有明顯的優勢。
2.兼有易變性。言詞證據不再是“純客觀”的事實,而是由提供證詞的人對于案情事實的折射反映。由于主、客觀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這種反映現象便有可能失真,或者不完全符合案情的本來面目。而且又常常呈現出反復多變的易變性,真真假假,真假難辨。其原因:
第一,提供言詞證據的人,出于各式各樣的動機,往往故意隱瞞真實情況。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為逃避罪責而說假話,最為常見。在特殊情況下,有些被告人也可能編造或承認本來沒有犯過的罪行。被害人和證人出于某種考慮,故意夸大或者縮小案情事實的,也時有發生。甚至個別鑒定人也可能作虛假的鑒定結論。諸如此類的現象,在司法實踐中并非罕見。
所以當事人的口述也不一定是作為行政訴訟的亞你猜證據的,他是需要多方面進行考察核實的。以上就是小編為您整理的相關內容。如果你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勞動仲裁的時效是幾年
2020-11-17加盟被騙了怎么辦
2021-02-28簽了拆遷協議后什么時候可以拿到補償
2021-02-03征地安置補償費的標準是什么
2020-11-09老公有家庭暴力如何離婚
2021-02-09無子女的離婚起訴書范文
2021-03-24單方面離職扣錢合法嗎
2020-11-13女子水上樂園溺亡游樂園有責任嗎
2020-12-06投資商業地產需謹慎,從五大注意中學如何保護自己
2021-03-07意外險國家規定最高賠付多少
2021-01-01男子猝死未查明死因保險公司要賠嗎
2021-02-28產品責任險的保險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20車險損與三者險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31車上人員受傷如何理賠
2021-02-05保險公司保險騙保如何維權
2020-12-12保險合同是實踐性合同嗎
2021-01-09保險公司克扣員工工資怎么處理
2021-02-10保險法對保險欺詐規定了三種仲裁方式
2020-12-20公眾責任險費率
2021-01-26林地承包合同的簽訂要求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