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據是指以證明待證事實是否客觀存在的材料。證據是人民法院認定事實、正確審理案件的基礎,《行政訴訟法》規定的證據有以下幾種:
一、書證。是指以文字、符號所記錄或表示的、以證明待證事實的文書;如證明、書信、罰款單等。
二、物證。是指用物品的外形、特征、質量等說明待證事實的一部或全部的物品。如達不到國家質量標準的藥品等。
三、視聽材料。是指用錄音、錄像的方法記錄下來的有關案件的事實材料。如用錄音機錄制的音響、語言;用錄像機錄取的人物形象及其活動;用電子計算機儲存的數據等。視聽資料可以由當事人提供,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動向有關單位和個人索取或復制。
四、證人證言。是指證人以口頭或書面方式向人民法院制作的對案件事實的陳述。除了精神或生理上有缺陷而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和案件的訴訟代理人不能做為案件的證人外,任何公民和組織都有作證的義務。證人做證一般應親自出庭,確有特殊情況不能到庭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后可以用書面證言的形式作證。
五、當事人的陳述。是指案件的直接利害關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的關于案件事實和證明這些事實情況的敘述。由于行政爭議就是在當事人之間進行的,所以他們最了解爭議的事實。當事人的陳述是查明案件事實的重要線索,應當加以重視。但是,由于行政爭議直接涉及到當事人雙方的利害關系,所以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陳述應客觀地對待,注意是否有片面和虛假的部分。當事人的陳述只有和本案的其他證據結合起來,綜合研究審查,才能確定能否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
六、鑒定意見。是指人民法院指定的專門機關對行政案件中出現的專門性問題,通過技術鑒定作出的結論。由于行政案件涉及許多專業技術管理領域,所以鑒定結論是行政訴訟中運用的極為廣泛的一種證據。如衛生監督機構對藥品質量的檢驗證書。
七、勘驗筆錄、現場筆錄。勘驗筆錄是指人民法院對能夠證明案件事實的現場或者對不能、不便拿到人民法院的物證,就地進行分析、檢驗、勘查后作出的記錄。它是客觀事物的書面反映、是保全原始證據的一種證據形式。勘驗筆錄常常用于涉及房產、土地、山林、環保管理等方面的行政糾紛。現場筆錄,是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在現場當場實施行政處罰或其他處理決定所做的現場情況的筆錄。
以上七種證據,不論何種形式,人民法院都應審查其真實性和合法性。同時應對各種證據之間的相互聯系以及與待證事實的關系進行審查。證據只有經過法庭審查屬實后,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滯納金是否可以單獨申請執行
2021-01-12回遷房如何辦理戶口薄
2021-02-22取保候審多年后是否追訴
2021-01-06工傷索賠程序
2021-02-14山西銀監會非法集資條例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6店主不履行合同該怎么辦
2020-11-21學校為什么不能建集資房
2020-12-27在國外非法務工如何處罰
2021-01-03國際鐵路聯運發生的貨損能直接起訴嗎
2021-01-19單位不交社保仲裁時效是多久
2020-12-23意外傷害保險證明材料有哪些
2021-02-14保險合同內容有哪些方面的變更
2021-02-24財產保全保險費用承擔
2020-12-13內部承包合同有何效力
2021-02-12房子要拆遷租戶會被賠償嗎
2021-03-18對拆遷戶能強制斷水停電嗎
2020-11-09違建的房屋罰款之后就是合法的了嗎
2020-12-23房屋拆遷補償按面積還是人頭呢
2020-12-19宅基地房子拆遷如何補償
2020-11-29二手房買賣簽約前必須注意的有關事項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