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療訴訟中,證據是證明案件事實的根據。有人說:打官司,就是打證據!這句話一點都不錯。如果在醫療糾紛發生后可以很好的保存證據,在訴訟中拿出“擲地有聲”的“無可辯駁”的證據,無疑將對法官采納、支持你的訴訟請求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那么,在醫療事故糾紛發生后,我們應當怎樣取得和保存證據、資料呢?一、病歷資料的取得和復印、封存;病歷資料是醫療機構在對患者進行搶救、治療過程中形成的文字記錄,是客觀反應患者病情變化、治療效果的工作記載。在醫療糾紛訴訟中,病歷資料始終處于證據的最重要的地位。是醫療糾紛訴訟中最為常見的證據。關于病歷資料談幾個相關的問題:如果作為患者及其家屬要求復印病歷資料的,通常情況下,醫療機構不可能全部給你復印!因為按照我國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病歷資料是分為:主觀病歷和客觀病歷的,主觀病歷是不能夠給患者及其家屬復印件的!主觀病歷包括:病程記錄、三級查房記錄、會診記錄、病歷討論(疑難、危重病歷討論、死亡病歷討論)。客觀病歷包括:門診病歷、住院志、體溫單、醫囑單、化驗單(檢驗報告)、醫學影像檢查資料、特殊檢查同意書、手術同意書、手術及麻醉記錄單、病理資料、護理記錄。通俗些講,就是由每一個醫師,帶有“主觀分析意見”的病歷資料,是主觀病歷,不允許復印。其余的都是客觀病歷,都允許復印!在這里有一個時間的問題!通常情況下,患者及其家屬可以隨時要求醫院復印病歷資料。如果患者是在危急情況下,正在實施搶救的,按照我國病歷書寫規范的要求,應當在搶救結束后的6小時內補記,并且加以注明。除此之外,患者及其家屬是有權利取得病歷資料的復印件的,醫療機構不得以任何理由加以拒絕!按照我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醫療機構應當在患者及其家屬在取得的病歷資料的復印上,加蓋醫療機構公章!通過情況下,在復印病歷資料的首頁(一般是入院病歷首頁)加蓋一個完整的機構公章;在全部的病歷資料上加蓋一個或者數個騎縫章!如果病歷資料已經整理入病案室,則該病歷資料應當是裝訂完整、標注頁碼、加入了封面和封底的成冊的病歷。為保持病歷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防止人為修改、刪除、偽造病歷資料的問題。醫患雙方都可以要求,封存該病歷資料!封存病歷資料的過程是這樣的:首先,由醫療機構向患者及其家屬提交原始病歷資料(是全套的病歷資料,包括主觀和客觀的病歷資料)。由患者及其家屬查看該病歷資料,在確認該病歷資料完整、沒有偽造及篡改后,認為可以作為證據使用的,就可以由醫療機構取一個大牛皮信封,將該病歷資料放入其中。大信封的兩側封口及中縫都用紙帶黏貼。由醫療機構負責人和患者家屬共同在封條的邊緣寫上名字和日期,并且加蓋醫療機構公章。病歷資料封存完畢后,仍然將其放置在醫療機構內(通常是醫務科、病案室、醫療糾紛辦公室等)。待雙方進行醫療訴訟、醫療事故鑒定時,由法院或者鑒定機構依法調取該病歷資料!在這里同時提醒您,在封存病歷資料前,應當先復印該病歷資料!否則,拆封封存的病歷資料復印的,要將該病歷資料再次封存。對您的取證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如果患者正在治療、搶救中,需要繼續使用該病歷資料,無法封存的。而患者及其家屬又想防止修改、偽造病歷資料,及其封存的!法律也同樣做出了相關規定。患者及其家屬可以將病歷資料的復印件封存,復印件在封存前應當加蓋醫療機構公章。封存病歷資料復印件的程序與前述相同。這個時候患者及其家屬可能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我們認為醫院的主觀病歷在訴訟中可能對我們更為有利。我們怎么才能夠取得呢?是否也可以作為證據使用呢?按照我國訴訟法的規定,凡是被法院調取到法庭的病歷資料都是可以被對方取得的,也就是說,在醫療訴訟第一次開庭后,患者及其家屬是可以通過法庭復印并取得主觀病歷資料的!我國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也同時規定,主觀和客觀病歷資料都可以作為證據使用。但是,在這里我也提醒各位患者及其家屬,由于主觀病歷,是每一位不同的醫師對于同一患者進行的分析,帶有自己的主觀看法和傾向,與最終的診斷和治療方式、方法、用藥存在差別;病程記錄、主任查房記錄、會診記錄、危重病歷討論、死亡病歷討論等等,通常是多位醫師個人意見的總匯,并不代表最終的診斷和治療方案,所以,以此為證據提交法庭,往往被支持的可能性比較小。不如客觀病歷的證明力強!在取得相關的病歷資料后,應當及時找專業醫療律師對病歷資料進行分析,從中甄別病歷的證據價值和確定訴訟思路。二、現場實物的取得和封存;如果患者是在輸血、輸液治療過程中,短時間內立即出現危急情況的,或者患者及其家屬高度懷疑輸液制品的質量和進貨渠道存在問題的,應當及時取得現場的實物證據!如果是血液制品的,包括:全血、成分輸血(血紅細胞、血小板等等)、血液人工制成品(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等)、血液替代品(706代血漿、血代等等),在輸液袋的袋口上往往有許多管狀的小管,這些小管就是為了取樣準備的,即使整袋的血液輸注完畢,這些小管子里面也儲存有一定量的殘余液體。這些液體就可以作為日后醫療鑒定之用。血液制品往往是低溫保存的,對溫度的升高比較敏感。因此,在取得了輸血袋后,應當及時低溫保存。如果沒有低溫保存條件的,可以及時要求法院或者醫療機構保存。在血液袋的封口或者小管子上黏貼由雙方簽字的小膠布條,如果怕見光分解的,要內襯黑色的塑料袋。如果是輸注藥物的液體的,現在的輸液容器多數為250ML或者500ML的玻璃瓶,患者及其家屬,應當要求醫療機構及時將該玻璃瓶封存。在有穿刺點的橡膠瓶塞上用無菌棉覆蓋并用小膠布條密封,或者封存于牛皮紙信封內。雙方在其封條或者包裹物上簽字,由醫療機構保存,需要低溫保存的,應當及時低溫保存。如果藥液怕見光分解的,要內襯黑色的塑料袋。如果輸液制品為塑料袋包裝的,封存方法與封存血液制品方法相同!藥物及其血液制品的檢測應當由專業鑒定機構進行鑒定。并且由最終的鑒定結論作為認定“產品質量”的依據。三、尸體解剖及其處理;如果患者的死亡原因不明確的,為明確患者死亡的原因,建議死者家屬進行尸體解剖以明確死亡原因,查找醫療過錯行為的存在。為日后的醫療糾紛訴訟及其鑒定提供法律依據。通常尸體解剖的時間安排在患者死亡后的7天內,如果有冷凍條件的可以延長到14日。如果還想再延長尸體解剖的時間的,應當尋找具備極速冷凍條件的尸體保存機構。但是,在通常情況下,尸體的組織和結構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失去尸體解剖的意義和價值,所以,建議死者家屬及時做出尸體解剖的決定。不要因為錯過尸體解剖的時間而喪失了勝訴的有利證據。尸體解剖機構,可以是當地醫療機構的病理科室,也可以是當地醫學院的解剖教研室,或者當地司法系統(公安、檢察院、法院)的法醫。如果在當地沒有尸體解剖機構,或者不具備尸體解剖檢測能力的,或者由于當地尸體解剖機構需要回避不能夠進行解剖的,可以到異地聘請專家到當地做尸體解剖。尸體解剖機構做完尸體解剖后,會出具尸體解剖法醫學報告書,該報告中會詳細列明,尸體解剖過程中法醫所見,及法醫學解剖鑒定結論。該報告書可以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法律依據!尸體解剖從醫療技術上講,并不存在障礙,而現實的障礙是,死者家屬對尸體解剖的看法存在很多“封建觀念”。認為對尸體進行解剖很不忍心,或者對不起自己的“親人”,但是,事實上如果不做尸體解剖,不能夠明確死亡原因的,死者家屬怎能為死去的親屬討回公道?怎能夠對得起死去的親人呢?通常人們認為,尸體解剖將會把尸體“大榭八塊”,死者將面目全非。其實,這恰恰是死者家屬對尸體解剖的不了解所造成的誤解!在尸體解剖技術規范中規定,在尸體解剖完成后,應當將尸體器官逐一還納,并縫合解剖切口!也就是說,死者家屬得到的尸體解剖完成后的尸體,僅僅是看到多了幾條縫合口而已,絕對不可能還給死者家屬一堆“殘肢斷臂”!另外,對于死者比較重要的病理組織,解剖專家將切除少許組織,制作成病理切片保存。該切片可以長時間的保存,并且可以客觀的反應死者的病理變化。有極高的證據價值!如果當地的病理專家不能夠分析出病理結果的,還可以拿著這些切片到外地尋找專家查看!通常情況下,醫師都是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做出診斷的。但是,由于病理切片是從細胞形態學的角度分析病理變化和病程進展,因此,病理切片報告擁有最終的診斷“決定權”。在臨床上所有的診斷結構都以病理報告為準!除非看切片的醫師水品有限,不能夠正確的做出報告結論。除此之外,不可能通過其他方式推翻病理診斷結論!如果死者家屬由于種種的原因,不同意或者不能夠進行尸體解剖的,按照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由于死者家屬的原因造成不能夠做尸體解剖的,死者家屬在訴訟中將承擔“舉證責任不能”的法律責任!也就是說,死者家屬雖然高度懷疑死者的死亡原因是由于在醫護工作人員,在醫療過程中錯誤行為造成的,但是,由于沒有做尸體解剖,無法明確死者死亡的原因,無法說明醫院在醫療過程中存在的醫療過錯行為,對于死者家屬提出的“醫院存在這樣那樣的醫療過錯行為”是很難得到法官的支持的!因為死者家屬的懷疑都是建立在“猜測和推斷”上的,不可能拿出直接的法律證據!沒有讓法官直接信服的證據,訴訟請求被支持的可能性就可想而知了!從這一個觀點看,醫療訴訟勝訴的關鍵不在于訴訟中,而在于訴訟前的證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協議中間約定連帶責任有效嗎
2021-03-22如何簽訂裝修合同
2021-01-29在中國警察過度執法怎么投訴
2021-03-12不動產是否可以內部鎖定不讓質押
2021-03-21貸款保證擔保中的法律風險
2020-12-31解除婚姻關系有什么條件
2020-11-15什么案件適合一審終審
2020-12-23離婚協議中有遺囑有效嗎
2021-02-07承諾書是否為合同性質
2021-03-14合同生效的要求需要哪些
2021-03-04合同撕毀后還有效嗎
2020-11-28哪些財產可以被繼承?
2021-02-05什么是涉外繼承?
2020-12-19學校是否有權強制學生上晚自習
2020-12-29非法占用林地如何追究刑事責任
2021-02-12常見的購房小誤區有哪些
2020-12-25員工曠工多久算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17火車外飛石造成旅客傷害應如何求償
2020-12-07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如何設置?
2021-02-20什么情況下壽險公司會拒賠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