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趙某某系原告張某之夫、趙某之子。2008年7月29日,趙某某到被告社區衛生服務站就診,被該站值班醫生診斷為咽炎,該值班醫生給予趙某某打吊針治療,趙某某離開時,值班醫生還為其配置消炎藥。當晚,趙某某一人單睡,次日張某發現趙某某躺在地上,全身紫黑,張某立即報案,當日公安機關對趙某某進行尸檢,排除藥物和他殺,死者系高血壓引起的心臟病發作,高血糖引起的心臟衰竭而死亡。正當張某一家準備火化時,一同看病的人告訴張某,趙某某曾于7月29日一同在被告處看病的事實。張某遂找到被告衛生服務站要求賠償,在當地派出所的主持下,雙方均同意申請醫療事故鑒定,經鑒定:不構成醫療事故。但在鑒定意見書中,專家認為:1、衛生服務站無病歷記載;2、未進行心肺聽診。同時在分析意見中還指出:死者的死亡與被告的醫療行為及不足之間沒有關系。為此,原告不服,向法院起訴,同時申請法院進行醫療過錯司法鑒定,法院遂委托某大學司法鑒定中心鑒定,因缺乏病歷等必要的鑒定資料,該鑒定無法進行,被退回法院。
【審判】審理中,合議庭形成兩種意見:
1、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理由是:《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四十八條已確定為醫療事故的,衛生行政部門應醫療事故爭議雙方當事人請求,可以進行醫療事故賠償調解。調解時,應當遵循當事人雙方自愿原則,并應當依據本條例的規定計算賠償數額。表明本案不屬于醫療事故,不能適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進行賠償。《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規定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而本案中被告的醫療行為與死者死亡之間不具有因果關系。
2、應當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但應當分擔責任。理由是:本案雖不能構成醫療事故,但被告存在過失是顯然的,因為其未進行心肺聽診和書寫病歷,違反了相關法規規章的規定,致使司法鑒定無法進行,該責任應由被告承擔。但死者死亡卻因病死亡屬于自然死亡,被告雖有一定過錯,但不足以承擔全部責任,應由雙方分擔責任。
合議庭最后采納了第二種觀點。
【評析】
醫療事故鑒定結論要么是構成要么是不構成。其實不論鑒定結論是還是不是,都將導致醫患雙方的矛盾處于對抗之中,這對審判產生較大的影響和難度。醫療事故鑒定是醫學專業知識相互交融的而形成的結果,法官很難依賴鑒定結論進行法律分析,導致案件裁判可能出現偏差。所以筆者以為,醫療事故鑒定結論只是證據的一種,不可能也不應該是法院裁判的唯一依據,法院應當對鑒定結論作客觀全面的審查,這也是法律賦予法官的裁判與裁量權,如果法官不問醫療事故鑒定結論的形成的程序和實體結果,而一味強調醫療事故鑒定結論的唯一性,這本身就是不科學的,也是違反法律規定的程序和證據審查規則的行為,換句話說,法官將處理醫療事故中所有的疑難問題,都交給醫療事故鑒定機構進行認定,實質上就是將裁判權移交給鑒定機關,法官的作用何在?完全依賴于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這也表明了法官審判能力退化和司法裁判權異化。醫療過錯司法鑒定不論是文書的形式要件,還是結論客觀公正的實質要件,甚至是對鑒定權力的監督約束機制,都較醫療事故鑒定規范和公道,再加上司法權對患方當事人合法權利可能的優先保護,因而,醫療過錯司法鑒定將更能顯新的司法理念和對公民基本權利尊重。當前在審理醫療糾紛工作中,患者是否做過醫療事故鑒定不能作為醫療過錯鑒定的前置程序,若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作出不屬于醫療事故的鑒定結論,一方當事人對結論不服,但不申請重新鑒定而是申請醫療過錯司法鑒定的,人民法院應予準許并按有關規定依法委托;本案就是按照這一理念進行操作。若作出不屬于醫療事故的鑒定結論,一方當事人雖然對結論不服,但因經濟等客觀原因而未提出醫療過錯司法鑒定的,只要醫療行為符合民事侵權構成要件,人民法院仍應當根據《民法通則》等法律規定,確定醫療機構應當承擔的相應民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個人土地出讓合同怎么寫
2020-11-10違規造成的工傷事故怎么處理
2020-11-16涉外復婚需要履行哪些程序
2020-11-11律師風險代理收費標準是什么
2021-03-05購入固定資產是否交納印花稅
2020-11-08用別人圖片做成視頻算侵權嗎
2020-12-26開發商抵押給銀行的房產能賣嗎
2021-02-19有限合伙人股東欠伙企業款算侵權嗎
2020-12-15調解拒不履行怎么申請執行
2020-12-22案外人提出執行異議怎么處理
2021-02-03商標糾紛能進行法院調解嗎
2021-02-11要求回避應該提交什么材料
2021-03-16個人可以做傷殘鑒定嗎
2021-03-09撤銷權的訴訟時效
2021-03-22勞動合同變更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12圓珠筆簽訂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2-18僅約定試用期的勞動合同期滿終止要怎么處理
2020-12-25放假多久算被迫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14聘用顧問需要遵循勞動法嗎
2021-01-10實習協議包括哪幾部分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