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證據具有以下兩個基本特征:
(1)證明力。證據的證明力,指證據對案件事實是否具有證明作用,如果有,該證明作用是多大。證據的證明力是證據本身固有的屬性,是客觀存在的。首先,證據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而不是主觀想像、猜測或捏造的產物。作為案件證據的客觀物質痕跡和主觀知覺痕跡都是已經發生的案件事實的客觀反映,不是主觀想象、猜測和捏造的事物。能夠證明案情的證據材料是不依賴于辦案人員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辦案人員只有收集、利用這些事實作為證據,而不能改變歪曲這些事實。其次,證據對案件事實有無證明力,以及證明力之大小,取決于證據于案件事實有無聯系,以及聯系的緊密、強弱程度。也就是說,證據的證明力取決于證據與案件事實之間的關聯性。從證明性的意義上說,關聯性是指證據具有肯定或否定某實質性問題的能力。因此,相關性永遠是針對具體證明對象而言的,或者說,證明對象直接決定著證據是否具有關聯性。另外,這種客觀聯系必須為人們所認識,才對證明案件有實際的意義。在此應當指出的是,證據與案件事實的聯系是多種多樣的;這種客觀聯系只有被人們認識才具有實際的證據價值。
(2)證明能力。又稱證據資格,是指在法律上允許作為證據的資格。在我國,證據能力又稱之為證據法律性或合法性即只有存在形式、收集方式、出示和查證都符合法律規定的證明材料才具有作為證據的資格。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①證據應當由法定人員依法定程序予以收集。
②證據必須具備法定形式、具有合法的來源。不具備法定證據形式的,不得作為證據;
③證據必須經法定程序出示和查證。依照法律,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詢問、質證;物證必須當庭出示,讓當事人辨認;未到庭的證人的證言筆錄、鑒定結論、勘驗筆錄和其他作為證據的文書,應當當庭宣讀,聽取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意見。未經法庭查證屬實的材料,均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
(3)另外,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釋,凡經查證確實屬于采用刑訊逼供或者威脅、引誘、欺騙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為指控犯罪的證據或定案的根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注銷后,股東對原公司債務承擔什么責任
2021-02-03抵押合同早于借款合同有效嗎
2021-02-05北京精神損害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1-23租客辦理居住證對房東的影響
2021-01-07以新貸歸還舊貸不是同一保證人是否繼續擔保
2021-02-26員工不辭而別的話單位要怎么處理
2021-02-25委托擔保合同可以單方面解除嗎
2021-02-22勞動合同終止爭議的解決方式是什么
2020-12-29單位吊銷了勞動關系是否自動解除
2020-12-15勞務關系有哪些法律規定
2021-03-13工齡認定在勞動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1-03-23有單獨為車窗玻璃破裂設計保障的險種嗎
2021-02-27交強險過期沒交怎么辦
2020-12-09網銷保險為何如此受熱捧
2021-02-06分析旅行社責任保險案例
2020-11-27車主少交鑰匙 保險公司少賠損失
2021-01-08土地承包經營權什么時候發證
2020-11-08劃撥土地上房產證到期怎么辦
2021-01-27房屋拆遷臨時安置費多少錢
2021-01-17拆遷補償是按照人口數還是房屋面積進行補償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