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證據如何規定的
《刑事訴訟法》第五章 證據
第五十條 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事實,都是證據。
證據有下列七種:
(一)物證、書證;
(二)證人證言;
(三)被害人陳述;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五)鑒定結論;
(六)勘驗、檢查筆錄;
(七)視聽資料。
以上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二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必須保證一切與案件有關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觀地充分地提供證據的條件,除特殊情況外,并且可以吸收他們協助調查。
第五十三條 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書、人民檢察院起訴書、人民法院判決書,必須忠實于事實真象。故意隱瞞事實真象的,應當追究責任。
第五十四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收集、調取證據。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證據。對于涉及國家秘密的證據,應當保密。凡是偽造證據、隱匿證據或者毀滅證據的,無論屬于何方,必須受法律追究。
第五十五條 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充分確實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第六十一條 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訊問、質證,聽取各方證人的證言并且經過查實以后,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法庭查明證人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的時候,應當依法處理。
第六十二條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第六十三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綜上所述,刑事訴訟案件中的證據取得比民事證據更為嚴格和謹慎。如果發現有虛假偽造證據的行為則需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果對此還有疑問,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希望在這里您可以得到更全面更貼心的法律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證法實施條例有哪些
2021-01-14公司社保變更需要帶什么手續
2021-01-09定額發票能報銷嗎
2021-03-09合同格式條款的優點是什么
2020-12-28當事人給對方造成締約損失怎么辦
2021-03-12農民工討薪有哪些途徑
2021-01-02房屋不動產房貸沒結清怎么辦贈與
2020-11-16以前的贍養費能主張嗎
2021-03-21三方之間買賣合同糾紛怎么認定
2021-01-16合同法欺詐能解除合同嗎
2020-11-21顧客在超市停車場摔倒誰負責
2020-12-06非法占用林地如何追究刑事責任
2021-02-12村委會有權“出租”集體林地嗎
2020-12-30臨時工簽勞動合同后違約該怎么處理
2021-03-10辭職是否必須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23國企勞務外包是否違規
2021-01-05車身被人惡意劃傷保險公司要不要理賠
2021-03-08免責條款未說明 保險公司輸官司
2020-11-20全車盜搶險與車上人員責任險
2020-12-23低廉團險理賠條件苛刻 7萬保單只賠2800元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