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責任法》第59條僅規定了因藥品、消毒藥劑、醫療器械的缺陷,或者輸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損害時,患者可以向生產者或者血液提供機構請求賠償,也可以向醫療機構請求賠償。而沒有具體規定醫療產品的生產者、血液提供機構與醫療機構之間如何承擔責任。從保護患者的權益出發,結合審判實際,對于醫療產生侵權責任應當按照如下原則適用法律。
(一)因藥品、消毒藥劑、醫療器械缺陷造成患者損害
在藥品、消毒藥劑、醫療器械本身存在著缺陷時,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藥品、消毒藥劑、醫療器械本身存在缺陷,醫療機構在采購產品時存在過錯,比如,采購藥品時,未嚴格把關,或者通過非法途徑獲得藥品。這時候,醫療機構和藥品、消毒藥劑、醫療器械的生產者或提供者均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藥品、消毒藥劑、醫療器械本身存在缺陷,醫療機構強制指定患者使用缺陷醫療產品,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和醫療產品的生產者應當共同承擔賠償責任。
3、藥品、消毒藥劑、醫療器械本身存在缺陷,但醫療機構在采購產品時,已經盡到了足夠的注意,但仍然未能發現產品存在的缺陷。此時,應當由產品的生產者承擔賠償責任,醫療機構不應當承擔責任。醫療機構先行承擔責任的,有權向醫療產品的生產者追償。
4、醫療機構使用缺陷醫療產品致患者損害,無法確定缺陷醫療產品的生產者或者提供者的,應當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
5、醫療機構本身就是缺陷醫療產品的生產者,即醫療機構使用自己生產的缺陷醫療產品致患者損害的,則應當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
(二)輸血感染造成患者損害
輸血感染是指輸入不合格血液即被病菌污染了的血液。血液一般是由血站提供給醫療機構,然后由醫療機構輸入到患者體內的。如果血液是由血站提供的,按照《獻血法》第10條的規定,血液質量的監測是由血站來完成的,醫療機構對血站提供的血液不再進行檢查,但必須進行核查。如果醫療機構盡到了核查義務但仍未發現血液不合格的,應當由血液提供機構即血站承擔賠償責任。醫療機構先行承擔責任的,有權向血液提供機構追償。如果醫療機構未盡此等核查義務,就認為其有過失,應當與血站共同承擔賠償責任。
醫療產品侵權責任有嚴格的法律條件,只有符合這些條件的情況下才能請求賠償損失。一般人由于缺乏法律專業知識,難以很好地證明這些條件,所以應當及時與律師聯系獲取幫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發生勞動糾紛的,哪些證據可以證明事實勞動關系存在
2021-03-19雙方都不履行協議有效嗎
2021-01-18事故認定下來如何報銷
2021-02-24非法侵入住宅罪處罰是怎樣的
2020-12-06股東代表訴訟的訴訟費誰交納
2020-12-14個人股權轉讓要求有什么
2021-01-17企業倒閉注銷程序是什么
2021-01-28三級甲等醫療事故賠償標準
2020-11-17移送管轄前實施的保全是否繼續有效
2020-12-19簽了合同又作口頭承諾有效嗎
2021-01-31雇傭關系辭退需補償嗎
2021-02-185年后的房產贈與還要交稅嗎
2021-01-06房屋中介交易流程是什么
2020-12-27擴大勞務分包屬于違法分包嗎
2020-12-25實習期最長的是多少
2020-12-31勞動仲裁中怎樣確定補償
2021-02-12離職前幾年的勞動爭議都可以申請嗎
2021-01-07新車可以異地購買交強險嗎
2021-01-02保險合同轉讓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2020-11-22保險合同常識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