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醫療事故是指“在診療護理過程中,因醫務人員診療護理過失,直接造成病員死亡、殘廢、組織器官損傷功能障礙的”情形。
構成醫療事故至少要符合三個要件:
(一)行為人-醫療人員,主觀心理狀態是過失,包括失職和技術過失。前者構成責任事故,后者構成技術事故。
(二)有損害結果。即當病人死亡、殘廢、組織器官損傷功能障礙之情形發生時,才可能構成醫療事故,若醫療人員的過失僅導致病人病情延誤惡化、精神傷害痛苦、財產損失,則不屬于醫療事故。
(三)二者要有因果關系。醫務人員的過失行為直接造成病人傷亡的,才能確定為醫療事故,若醫務人員的過失行為僅是致害的近因或間接原因,則也不屬于醫療事故。
醫療事故的民事責任,通常是指民事賠償責任。在醫療服務的履行中,如果因醫護人員的過錯,導致患者遭受人身及財產損失,從其侵害患者人身權和財產權來看,醫護人員的行為構成醫療過錯,醫療過失屬侵權行為之一種,醫方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根據《民法通則》第106條的規定:“公民、法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它義務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第119條規定:“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廢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造成死亡的,并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扶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币虼?,對于醫療過錯行為,只要造成損害,無論其后果如何,均應承擔民事責任。
(1)責任主體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2條的規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工作人員因職務行為或授權行為發生的訴訟,該法人或其他組織為當事人?!钡?5條規定:“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合伙組織雇傭的人員在進行雇傭合同規定的生產經營活動中造成他人損害的,其雇主是當事人?!?/p>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也規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以及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致人損害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一條的規定,由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民事責任?!?/p>
這些規定都說明,作為雇員的職務行為是依雇傭合同所為的行為,應視為法人或雇主的行為,所以因雇員而產生的民事責任也應當由法人或雇主承擔。在此種情況下,雖然具體的行為人是雇員,便雇員所為的履行職務的行為,根據法人理論,此類行為是法人行為,因此行為主體仍是法人或雇主,而責任主體也是他們。因此醫療事故民事責任中,行為主體與責任主體是統一的,都是醫療機構。
(2)醫療行為的違法性
在醫療事故訴訟中,法官多以是否違反注意義務作為判斷是否存在過失的標準。所以醫療上的過失,其實質就是醫師違反其應盡的注意義務。醫療事故中的醫療行為因不符合有關醫療法規的規定,違反了應盡的注意義務,且不具備實現法律規定的醫療的積極效果的合目的性,從而被視為違法,主要表現在:違反衛生管理法律、違反醫療衛生行政法規、部門規章、違反診療護理規范、常規。
(3)損害后果
損害后果是醫療事故民事責任的重要構成要件之一,是指因醫方違反義務的行為給患者造成的不利益的后果。倘若沒有損害后果的發生,即使醫方有違反義務的行為也不構成醫療事故,當然也就無醫療事故的民事責任的產生了。
(4)因果關系
在醫療事故中探究醫療行為與損害后果因果關系的過程中,主要考量兩點:首先,考察事實因果關系,即考察損害后果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并且在實際案例中要充分運用醫學科學知識和邏輯知識,準確加以認定。例如:患者在醫療機構治療期間受到損害但不能明確認定出是誰的過錯時,可以適用因果關系推定,即首先是醫務人員的行為所致。其次考察法律上的因果關系,即考察在所有的事實原因中,是否有與醫務人員有法律聯系的事實,醫務人員的過失必須與患者損害之間有法律上的因果關系,才能定為醫療事故。對于疾病晚期衰竭瀕臨死亡的患者,行為人雖有過失,但屬偶然因素者,也不能認定為醫療事故。
(5)歸責原則
所謂歸責原則“是歸責的規則,也就是確定行為人的民事責任的根據和標準,是責任的核心問題。一定的歸責原則決定著責任構成要件、舉證責任的負擔、免責條件、損害賠償的原則和方法、減輕責任的根據”。討論醫療事故的歸責原則是很有必要的?;诤贤P系提出請求時,合同責任采過錯推定責任為歸責原則,此乃各國立法通例,自不待言。故僅對依侵權法請求時的歸責原則加以分析。侵權法的歸責以過錯責任為原則,對過錯推定責任和無過失責任須法律明文規定。
在《侵權責任法》實施前,《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作為一部行政法規來調整完全屬于民事法律關系的醫療損害賠償糾紛,顯得力不從心,由于此前我國現行法律未對醫療事故的民事責任做特別規定,故采過錯責任為醫療事故的歸責原則。但應當看到,過錯責任原則要求受害人須舉證證明加害人有過錯及加害人的過錯行為與損害結果間有因果關系。由于醫療技術的復雜性,過錯與因果關系的認定都極為困難,而就診人的病歷一般又對就診人保密,所以,讓作為非專業人員的受害人舉證實際上會導致剝奪受害人獲得賠償的權利。而受害人作為個人,與醫療單位相比處于弱勢地位,為公平見,我們認為不宜采用過錯責任原則。
而現代醫學的發展使醫療技術水平大大提高,但同時也更為復雜,更有風險。一些國家在醫療事故領域開始采用無過失責任。據此,有人主張我國也應仿效之。但我們認為此說不妥。
首先,我國民法中,在民事責任領域,過錯是其核心問題,其道理就如同化學上之原則,使蠟燭燃燒的,不是光,而是氧,一般的淺顯明白。"所以過錯責任原則和過錯推定責任原則“對于淳化道德風尚、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至關重要”,有“確定行為標準,督促人們的合理行為,自覺履行對他人的法律義務,有效增強人們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預防損害的發生;協調利益沖突”之功能。所以,在歸責時應堅持過錯責任。而“無過錯責任原則的適用范圍是用法律特別限定的,不允許任意擴大其適用范圍”。我國現行立法,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醫療事故不適用無過失責任。
其次,由于生老病死乃自然規律,醫療過程本身就是充滿不確定性的,同時,在醫療過程中損害局部以保護全局往往是治愈病癥所必須付出的代價。要求不對就診人造成損害幾乎是不可能的。
尤為重要的是,無過失責任的承擔是以行為人從事的活動具有某種特殊危險性為前提的,醫療活動本身不具有這種高度危險性。在醫務人員盡了合理、謹慎的注意后,還要求其承擔責任有失公平。因此,不考慮不可抗力的影響,采取無過失責任未免要求過于苛刻。盡管無過失責任是與責任保險制度緊密聯系的,但不考慮醫務人員有無過失就要求其承擔責任,必然大大加重醫療單位法人的支付保險費的負擔,損害其利益。而無過失責任乃社會責任,醫療單位法人必然將保險費的負擔轉嫁給社會,使醫療費暴漲,最終損害社會利益。"這種狀況迫使醫生放棄其職業",這正是采取該原則的美國所面臨的窘境。
第三,無過失責任不考慮雙方的過錯,僅以因果關系之存在即要承擔民事責任,這樣就使責任之承擔失去了道德的可非難性,實際上縱容了損害的發生。正如史*寬先生指出的,“反促使責任心薄弱,不適合實際生活之需求”。
我們認為應采過錯推定原則,即行為人若不能提出合理的抗辯事由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話,則將被推定為有過錯。該原則兼具無過失責任原則和過錯責任原則之長,既體現了承擔責任的道德可非難性,又減輕了受害人的舉證責任,兼顧了當事人雙方的利益平衡,體現了民法的公平原則,應當作為醫療事故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
根據這一原則,醫療事故的民事責任其構成要件為:事業單位法人的行為與損害結果間具有因果關系。但醫療單位法人可以通過舉證證明自己無過錯而獲得免責。
同時,在判定因果關系時,考慮到醫療活動的專業性,對作為非專業人員的受害人來說,醫療事故與損害后果間的因果關系難以判斷,故對其舉證,還可實行因果關系推定,即在侵權行為和損害結果之間,只要有"如無該行為,即不會發生此結果"的某種程度的可能性,即可認為有因果關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務外包與勞務派遣的區別有哪些
2021-01-212020最新交通事故訴訟代理詞怎么寫
2021-01-31普遍的六大陷阱揭底
2020-11-26非直系親屬能贈予嗎
2021-01-07撤銷仲裁裁決由哪個法院管轄
2021-01-17債權人申請債務人破產申請書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2021-02-17夫妻可對財產進行約定嗎
2020-12-31配偶成為法定繼承人需滿足什么
2020-12-21電梯事故死人構成犯罪嗎
2020-12-14房產中介能能否索要中介費
2020-12-29雙倍經濟補償金的情形有什么
2021-02-04家庭財產保險在運作中出現的問題有哪些
2021-01-28駕車撞人逃逸保險公司是否需要賠
2020-11-16肇事逃逸能走保險嗎
2021-03-16車險理賠定損技巧是什么
2021-01-22保險合同的特點有哪些
2021-01-05購買車險警惕哪些陷阱
2021-02-17理賠金給付的規定有哪些
2021-01-11住房保險是什么,住房保險有哪些好處
2021-02-14不扣安全帶保險拒賠可行嗎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