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這一規定,在適用上應注意:
(1)明確規定只有實施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行為的,才承擔刑事責任,除本條列舉的行為以外的,不負刑事責任。①消除了人們對于本條列舉的犯罪是否包括過失犯罪的疑慮。在刑法修改以前,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殺人、重傷、搶劫、放火、慣竊罪或者其他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罪,應當負刑事責任?!笔顾痉üぷ髡咴趯嵺`不便于掌握對于過失犯罪是否也按本條處理,因而不得不由**解釋作出闡釋。②消除了其他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罪應如何理解的疑問。在修改刑法的過程中,多數學者認為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罪主要是指犯罪性質及其嚴重危害相當于規定所列舉的各罪的故意犯罪,但仍然存在不同理解。修改后的刑法明確列舉了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情形,便于實踐中正確執行法律,這是總結司法實踐經驗所作的規定,它體現了打擊嚴重刑事犯罪斗爭中的刑事政策。
(2)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被脅迫、誘騙參與犯罪,被教唆犯罪,或者屬于犯罪預備、中止、未遂,情節一般的,可以免除處罰或者不認為是犯罪。
(3)以下情形,可以不認為是犯罪:①已滿14周歲不滿16歲的人以大欺小,以強凌弱,使用語言威脅或者使用輕微暴力強行索要其他未成年人的生活、學習用品或者錢財的;②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偶爾與幼女發生性行為,情節輕微,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
(4)刑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八種犯罪,是指具體犯罪行為而不是具體罪名,對于刑法第十七條中規定的“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是指只要故意實施了殺人、傷害行為并且造成了致人重傷、死亡后果的,都應負刑事責任。而不是指只有犯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的,才負刑事責任,綁架撕票的,不負刑事責任。對司法實踐中出現的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綁架人質后殺害被綁架人、拐賣婦女、兒童而故意造成被拐賣婦女、兒童重傷或死亡的行為,依據刑法是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試用期辭職提前幾天
2021-01-25刑事辯護的技巧與策略有哪些
2020-12-26股權出質意味著什么
2021-01-18案件審理后有哪些執行程序
2021-02-05外資企業撤資流程
2020-12-17工會之間股權無償轉讓要交稅嗎
2021-02-20車被扣了怎么辦罰完款才能拿車嗎
2021-03-23合伙財產的出質限制有哪些
2021-01-27離婚共同債務是否繳納訴訟費
2021-01-27撿來的孩子不能盲目抱養 只有依法辦收養手續
2020-11-28交通事故傷殘評定時間及鑒定機構如何選擇
2021-01-21異地執行拘留怎么進行
2020-11-12轉繼承需要符合哪些條件
2020-12-16債務人在債權轉讓時的抗辯權的規定
2020-11-25孩子需要請保姆,男方承擔一半保姆費嗎
2021-01-01學校應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2021-02-28二手房中介費支付方式及注意事項
2021-03-10失業保險金不得低于什么
2021-02-22癲癇患者能夠辭退嗎
2020-12-24有侵權責任人意外險還要賠嗎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