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借款常發生于親屬之間,往往在親屬之間借款都會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不要意思向借錢親屬追要借款。這也提醒了我們,在親屬間借款需要注意一些事項。究竟在親屬間借款要注意什么呢?以下是具體介紹。
借款交付情況審查的把握
民間借貸案件的審理中,應當根據借貸金額大小、款項交付憑證、出借人的經濟能力、當地或者當事人之間的交易習慣、借貸雙方的親疏關系以及當事人的陳述等因素,綜合判斷交付事實是否發生。那么,在夫妻共同債務的審查中,對于相當一部分產生于親屬之間的借款,在交付審查上應當如何把握呢?現實生活中,親屬之間因身份關系往往產生較強的信任,故在借款交付時欠缺保留憑證的意識,甚至礙于親情借款當時連基本的借條都沒有出具,為日后糾紛的產生埋下了隱患。與一般借貸關系相比,親屬間借款的交付審查不宜過于苛刻,但又要排除虛構債務的合理懷疑,審查程度的把握成為實踐中的審理難點。對于該類案件,借款交付若為銀行轉賬,應當盡量調取證據,查明轉出方、轉入方賬戶資金情況,厘清基本事實,借款若以現金形式交付,則出借方應當提供借款資金來源的相關證據,如借款日前取款記錄、家中備用現金情況、投資經營中可調用資金情況等,結合借款金額、出借人經濟能力及與借款人的親疏關系、雙方分別對交付時間地點等所作的陳述,判斷借款的合理性及交付的真實性。
借款用途的審查
對于主張夫妻共同債務的債權人,應當舉證證明借款當時其對于借款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或家庭投資進行了基本的形式審查,并且符合理性第三人的判斷標準,對于明顯并非用于家庭日常生活及一般經營周轉所需的借款金額,應當苛以更嚴格的審查義務,避免將全部風險轉嫁到舉債人配偶一方。對于形式上雖屬于夫妻共同債務的范圍,但實際在賭場等場所產生的借款,不能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如若經進一步審查為非法債務,則其借貸關系不予保護。
對于主張夫妻共同債務的舉債人,應當舉證證明借款實際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或家庭投資,投資經營所得用于家庭生活亦或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對此應當進行實質審查,如存在婚姻存續期間較短、借款期間未共同生活、對應時間家庭有充足存款或另有其他大額消費等可以證明借款并非家庭生活必需的情況,應作為判斷該債務在夫妻內部應否共同承擔的考慮因素。
借款細節需注意
1、借貸前要了解對方的人品、信譽。對人品不好信譽不高的人,寧愿事先得罪,也不事后惹麻煩后悔。
2、立據,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的主人公王啟明和阿春是一對情人,當王啟明向阿春借錢時,阿春向王啟明要了借據,還注明了利率和期限,一點也不馬虎。這并沒有影響他們的感情,還為他們以后的合作打下了基礎。俗話說,空口無憑,立字為據。這是借貸雙方發生關系的必要前提和依據,雙方當事人都必須嚴格遵守。
3、合法,當發生糾紛時,法律只保護合法的部分。例如,合同法規定,民間借貸最高利率不得高于同期銀行貸款利率的四倍,超過部分就不予保護。另外,對于提前和推遲還款也應當事先注明相關的措施,給雙方當事人以必要的約束。
4、當面點清,切忌轉手。借款還款時都應當清點數目,驗明真假,也不要請人代辦。借款人在還款完畢后,應及時索回借據,或請對方留下收據。
5、守時,好借好還,再借不難。無論有多大的理由,都應及時還款,如確有困難,一定要向對方說明,取得諒解,千萬不能賴賬和躲避。否則,就會使自己身敗名裂,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
不管是在親屬間借款還是在朋友間借款,最怕的還是對方借錢不還,同時在書寫借條的時候也有很多小細節是需要借款人了解的,這樣才能保證借條是合法有效的。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親屬間借款的注意事項,僅供大家學習參考。感謝您閱讀由律霸小編整理的文章。
借款借條怎么打,有哪些注意事項
員工與公司借款糾紛如何處理
個人借款借條范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確定債權是否可以質押
2021-02-19用別人的域名算侵權嗎
2020-12-13哪些情況可以申請交通事故保全處理
2021-02-04農民工工傷賠償步驟是怎樣的
2021-01-13店鋪租賃合同范本
2021-02-12新三板上市律師提供的法律服務有哪些
2020-12-18父親放棄繼承房產孫子能繼承嗎
2021-02-27贍養老人的繼子能分撫恤金嗎
2020-12-08存款證明辦理需要哪些材料,可以異地辦理嗎
2021-01-07非法盜用他人信息怎么處理
2021-02-18勞動合同到期,單位不續簽勞動合同要如何補償
2020-11-15人壽保險理賠時間是多久
2020-11-09車上人員險賠償范圍多大
2021-02-07產品質量責任保險對哪些情形負保險責任
2021-01-11海上運輸保險的承保范圍
2020-11-16保險公司車險不賠的情況有哪些
2021-02-03保險人在賠償后有哪些權利
2021-01-11人身保險不是一買就保 一起保險理賠案的教訓
2021-01-01同一外資保險公司可以同時兼營財產和人身業務嗎
2021-02-13外資保險公司動用保證金情節嚴重如何處罰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