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產品責任要怎么抗辯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5-05-07 · 306人看過

一、責任排除事由

責任排除事由是指生產者的缺陷產品雖然給受害者造成了損害,但法律明文規定不承擔法律責任的情形,這些情形一般包括:

(一)生產者未將產品投入流通的,包括批發、零售、租賃以及提供貨物履行任何法定或約定義務,或者提供貨物作為獎品、捐贈甚至換取任何非金錢的代價(包括商品獎券)等,總之是指在任何時候均未將該產品提供給其他人。世界各國產品責任立法都規定了這一生產者抗辯事由。我國的產品質量法第29條第1款也作出了同樣規定。據此規定,即使缺陷產品給他人造成了損害,生產者也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二)產品投放流通時引起損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即引起損害的缺陷在產品離開生產者之后才形成的。此種情形,除日本的《制造物責任法》外,歐共體成員國和美國絕大多數國家的產品責任法均有規定。這意味著生產者只對其控制下(如設計、制造、儲運等)形成的缺陷負責。如果生產者能夠證明造成損害的缺陷在其制控產品時并不存在,或者證明缺陷是以后形成的,那么生產者即可進行有效抗辯。需要指出的是,對于這一情形,英國《消費者保護法》的規定與其他國家不同,該法第4條規定在相關時間內,產品缺陷并不存在時即可成立抗辯。而所謂“相關時間”,該法解釋說,它是指:

(1)對電而言,是電被輸出的時間;

(2)對電以外的其他產品而言,是指被告供應他人產品的時間或最后一個提供該產品的人提供該產品的時間,

(三)將產品投入流通時的科學技術水平尚不能發現缺陷的存在。即按照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該產品的缺陷是未知的或不可知悉的,此時受害者不能以依照進步了的技術發現產品有缺陷為理由請求生產者對缺陷發現前所造成的損害進行賠償。關于這一抗辯理由加拿大、挪威等國家的立法以及歐洲理事會《涉及人身傷害與死亡的產品責任公約》均不予承認,而英國、美國、德國、日本、丹麥等多數國家法律卻承認。

(四)產品不是為了經濟目的而生產、銷售的。所謂經濟目的,就是從生產經營中獲取利潤的目的。歐共體《產品責任指令》以及英國、德國等產品責任立法對此均有規定,我國有關立法沒有明確規定。但是根據“生產者未將產品投入流通的”這一抗辯事由,有理由認為上述情形已被包含在內。

(五)產品的缺陷是由于成品生產者的設計或說明造成的,那么就可以排除半成品生產者的賠償責任。換言之,如果零件是根據成品生產者的指示制作的,且隨后由其以并非該產品設計意圖的方式使用,那么該零件生產者即對該成品的缺陷所造成的損失不負賠償責任。對此,德國、日本、英國的產品責任立法以及歐共體的《產品責任指令》均有規定。我國在《產品質量法(草案)》中也有類似規定。

(六)為使產品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要求而導致產品存在缺陷的。即如果國家現行有效的法律對產品有強制性規定,要求產品必須達到強制性標準,但生產者這樣做必然會使產品存在某種缺陷,由此造成的損害,生產者可以據此提出抗辯。目前,歐共體的《產品責任指令》及其多數成員國的產品責任立法均承認該條抗辯事由。我國《產品質量法(草案修改稿)》原有這一規定,但在審議時被刪去。

二、責任減免事由

產品責任的減免事由,是指法律規定的減輕或者免除生產者損害賠償責任的情形。與排除事由不同,減免事由則是在產品責任成立或者已經構成的前提下法律明文規定的減輕或者免除的事由。而排除事由則是指在法定情形下不構成產品責任而無須承擔產品責任的事由。通觀世界各國的立法,減免事由主要體現為受害人在損害形成時有過錯,而這種過錯又分為兩種:

(一)故意。在缺陷產品造成的損害中,受害人的故意行為有:

1.自甘冒險。自甘冒險是指受害人對產品的缺陷及其危害具有充分的知識和識別能力,但他自愿地或不合理地繼續使用產品,自愿承擔風險,因而又叫自甘冒險。很多國家的法律規定在這種情形下可以免除生產者的責任。美國的《侵權行為法重述》第二編第402條A款評注認為,如果使用者或消費者發現了缺陷并注意到危險,但仍然繼續不合理地使用該產品而導致傷害,不得請求損害賠償。《美國統一產品責任示范法》第112條規定在自甘冒險情形下法官可以根據相應情況和比較責任的分攤,考慮減少對原告的賠償,或者判決由原告自行負責。有學者認為,生產者之所以能夠利用甘冒風險作為抗辯,是因為甘冒風險者已經明示或默示地同意免除生產者本應負有的注意責任。

2.誤用。誤用又叫非正常使用產品,具體是指受害人故意將產品用于該產品原有用途之外的目的,或者使用方法明顯不當。遇此情形,生產者可被減輕或免除賠償責任。歐共體成員國和美國對此均有規定,但在美國這一抗辯事由有所限制,即如果原告對被告的產品非正常使用的情況是被告可以預見的,按比較責任分攤,原告仍然可以得到相應比例的賠償(注:房*廉主編:《產品質量法實用指南》,中國**法制出版社1994年版,第473頁。)。如在“萊*夫訴吉年輪胎和橡膠公司”案中,駕駛者酒后以每小時一百至一百零五公里的速度開車,結果一只輪胎脫離輪框造成死亡。法院認為,被告不得以酒后開車和超速開車作為抗辯事由,因為汽車本來就是作為高速運載工具而設計并銷售的,制造商應該對合理的可預見的產品使用方法提出警告,因此作出有利于原告的判決。

3.修改或更改產品。即受害者以與合理預期的使用者的行為不相一致的方式修改或更改產品,結果招致損害,據此生產者可以進行有效抗辯。修改或更改產品,根據美國《統一產品責任示范法》第112條D款的規定包括:變更產品設計、結構、配方,或者變更、毀棄附隨或標示于產品的警告或指示,還包括沒有對產品給予例行保管或維修,但不包括產品的正常磨損。如果修改或更改產品屬于合理預期行為,或者符合生產者的指示或說明,或者征得了生產者的明示或默示同意時,那么生產者不得據此抗辯。

(二)過失。過失是指行為人對自己行為的結果應當預見或者能夠預見而竟沒有預見,或雖然預見到了卻輕信此種結果可以避免。在缺陷產品形成的損害中,受害人的過失行為表現為因受害人自己的疏忽未能發現產品中的明顯缺陷或者已經發現了產品缺陷但沒有對缺陷可能引起的損害采取適當措施的行為。對于這種行為,生產者一般可以提出減輕或免除責任的抗辯。

在英美等國的產品責任立法中,受害人的過失往往被共同過失或共同責任的概念所包含,而共同過失分為三種類型:

一是產品帶有缺陷并且第三人在形成損害時有過失。于此情形生產者不得以第三人有過失為理由進行抗辯,而應與第三人承擔連帶責任;

二是受害者與第三人在形成損害時均有過失。如果此時產品帶有缺陷,生產者只能提出減輕賠償的抗辯,如果產品沒有缺陷,則可以提出免除責任的抗辯;三是產品帶有缺陷并且受害者在形成損害時有過失。于此情形,生產者一般可提出減輕責任的抗辯,但在美國部分州卻根據責任分擔比例處理;如果受害者的責任大于或等于提供缺陷產品者的責任時,生產者可提出免除責任的抗辯;如果受害者的過失責任小于提供缺陷產品者的責任時,生產者只能提出減少賠償額的抗辯。可見,無論何種情形,在缺陷產品造成損害時,受害人對此有過失,那么生產者的賠償責任可能在范圍上受到限制,甚至完全被免除。

上述減免責任的抗辯事由,在我國的《產品質量法(草案)》第50條中有規定,即“由于受害人的故意造成損害的,生產者、銷售者不承擔賠償責任。由于受害人的過失造成損害的,可以減輕生產者、銷售者的賠償責任”。該規定在后來審議時被刪去,原因是我國民法中已有類似的規定。即《民法通則》第113條:“受害人對于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害人的民事責任”。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72條:“損害完全是因受害人自己的過錯造成的,應由自己負責。”這兩條規定均是針對一般侵權行為而言。但是缺陷產品損害是一種特殊侵權行為,因而如果受害者在形成損害時有過錯,不能完全適用上述規定,而應有所區別。即如果受害人有輕微過錯,生產者不能進行減輕責任的抗辯;如果損害完全是由受害人自己的重大過失如自甘冒險、擅自改動或更改產品等造成,而產品本身沒有缺陷,生產者完全可以提出免除責任的抗辯。

三、其他抗辯事由

(一)訴訟時效超過。產品責任的訴訟時效,世界各國的規定不一。美國《統一產品責任示范法》規定為兩年,從原告發現產品的損害及其原因后開始計算。而歐共體成員國則規定為3年,一般從原告知道或者被合理地認為應當知道損害、缺陷及責任者的身份時起計算。我國《產品質量法》則規定為兩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益受到損害時起計算。一旦訴訟時效超過,生產者即可作出有效的抗辯。

(二)請求權消失。這是指受害人的損害賠償請求權因超過存續時間而歸于消失,于此情形生產者的產品責任即被免除。關于請求權的存續時間,絕大多數國家均規定為10年,從造成損害的產品投入流通之日起計算。但10年也不是絕對的,如美國法律規定下列3種情況還可適當延長:

(1)銷售者明示保證其產品能夠安全使用10年以上的;

(2)銷售者故意地虛假陳述了關于產品的事實或以欺騙手段隱瞞了有關的產品資料,并且因此造成受害人損害的;

(3)如果損害是由于長期的、連續的受缺陷產品的影響而造成的,或者產品在交付時即存在缺陷,在產品交付10年內造成的損害10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張超

張超

執業證號:

15201201810022480

貴州如松律師事務所

簡介:

辦理案件過百件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張超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律常識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