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借條陷阱有哪些(一)
1.打借條時故意寫錯名字
2.是己借款,非己寫條
3.利用歧義
4.以“收”代“借”
一、打借條時故意寫錯名字
案例:王某父子向朋友張*祥借款20萬元,并打下借條,約定一年后歸還欠款及利息。想不到王某父子在借條署名時玩了個花招,故意將“張*祥”寫成“張宗樣”。張*祥當時也沒有注意。到還款期后,張*祥找到二人催要借款,誰知二人卻以借條名字不是張*祥為由不愿歸還。無奈之下,張*祥將王-氏父子告到法院。盡管法院支持了張的主張,但張也因在接借條時的不注意付出了很大代價。
二、是己借款,非己寫條
案例:王某向張某借款10000元。在張某要求王某書寫借條時,王某稱到外面找紙和筆寫借條,離開現場,不久返回,將借條交給張,張看借條數額無誤,便將10000元交給王。后張*王索款時,王不認賬。張*奈起訴法院,經法院委托有關部門鑒定筆跡,確認借條不是王所寫。后經法院查證,王承認借款屬實,借條是其找別人仿照自己筆跡所寫。
三、利用歧義
案例1:李某借周某10000元,向周某出具借條一份。一年后李某歸還5000元,遂要求周某把原借條撕毀,其重新為周某出具借條一份:“李某借周某現金10000元,現還欠款5000元”。這里的“還”字既可以理解為“歸還”,又可以解釋為“尚欠”。根據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誰主張,誰舉證”,周某不能舉出其他證據證實李某仍欠其45000元,因而其權利不會得到保護。
案例2:張某向王某借現金3000元,向王某出具借條一張:“借到張某現金3000元,2005年8月17日”。后王某持該借條向人民法院起訴,張某當庭辯稱此借條證實王某借其款3000元,要求王某歸還現金3000元。后經證實,張某在書寫欠條時,把本應寫在現金3000元后的借款人名字故意寫在“借到”二字后面的空格處,致使欠條出現歧義,以達到不還借款的目的。
四、以“收”代“借”
案例:李某向孫某借款7000元,為孫某出具條據一張:“收條,今收到孫某7000元”。孫某在向法院起訴后,李某在答辯時稱,為孫某所打收條是孫某欠其7000元,由于孫給其寫的借據丟失,因此為孫某搭寫收條。類似的還有,“憑條,今收到某某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職業病賠償步驟是什么
2021-02-20破產和解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0-12-01交通調解時作事故認定嗎
2021-02-28存單質押孳息處理方式有哪些
2021-02-18犯罪中止的定義與適用
2021-03-12民間房產抵押借貸流程
2021-01-03看房交押金還會給退嗎
2021-01-25公司沒有陪產假違法嗎
2021-01-19因產品責任提起訴訟后應當提供的證據是什么
2021-01-18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賠償案
2021-01-28保險合同有哪些體現形式
2021-01-02人身保險保險合同和財產保險合同的區別有什么
2020-12-11由一張車票所引發的保險官司
2020-12-22車險理賠“過期” 責任究竟在誰
2021-01-04保險保全業務流程是什么
2021-03-01為什么保險合同會終止
2021-01-24投保人可以選擇重復保險嗎
2021-03-26兩年沒檢車沒交保險現在想用還能車檢嗎
2021-02-01夫妻車相撞到底承保保險公司能不能免責?
2021-01-20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具體內容是什么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