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目前出現的虛假債權轉讓糾紛看,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剝離前已受清償
剝離前債務人確已向銀行全部或部分履行,在某種情況下,如法院已執行,但由于銀行自身的失誤未能核銷,以致將本已受清償的債權轉讓。受讓人發現后形成糾紛。
(二)剝離前變現抵押物或扣押物
債權設定有抵押權,或債務人同意以物抵債,銀行通過對物的處置變現實現了部分債權。僅如此,與第1種類型并無不同,實踐中的情況是:由于銀行在變現時,大多與債務人未再訂立合同,故受讓人往往并不按銀行實際變現數額來請求,而是按抵押物所擔保的全部債權來認定虛假債權數額。在債務人同意以物抵債的情況下,受讓人則主張銀行接受了以物抵債,如未明確約定按變現價值確定抵債數額,則應視為是對全部債之沖抵。雙方就此意見分歧引起糾紛。
(三)真債權假合同
銀行在轉讓債權時,債權是真實存在的,但因借款合同等手續欠缺而偽造合同等借款手續。受讓人行使權利時,債務人不予認可,或即使銀行提供證據證明債權真實存在的,受讓人以與轉讓的合同非同一筆債權之由而要求銀行承擔責任而形成糾紛。
(四)新貸還舊貸
銀行已通過新貸還舊貸的方式變更合同,但轉讓時失誤將舊貸手續作為債權依據交付,或舊貸手續本不規范,在審計檢查活動中為掩蓋不規范貸款,自行劃轉資金還舊貸,但未訂立新的合同,轉讓時仍將原手續作為債權依據。受讓人受讓債權后,以手續所表明的債權已清償之由對銀行提起訴訟。
(五)法律上不能
債權轉讓前,因銀行原因造成債權難以實現,但轉讓時未明確說明。受讓人以銀行未盡義務之由要求銀行承擔責任。
(六)轉讓后銀行又接受債務人清償而產生的糾紛
以上就是由律霸網的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虛假債權轉讓糾紛的一些相關要點,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買房子沒有土地證有什么后果
2020-11-18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責任怎么辦
2020-12-22怎么區分借婚姻索取財物與買賣婚姻
2021-01-04申請支付令的案件要交申請費嗎
2021-01-04筆跡鑒定是否有權知道結果
2021-02-13民事訴訟調解與不調解的區別
2020-12-30代理合同是否需要繳納印花稅
2020-11-24如何書寫開發房地產協議書呢
2020-11-25集體土地有商住房證有法律效益嗎
2021-01-02競業限制是否對所有員工都適用
2020-11-10單位不經本人同意調動部門違法嗎
2021-01-25定期壽險與終身壽險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24意外傷害保險費率
2021-02-01公眾責任險如何理賠
2021-02-06人身保險合同和財產保險合同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12公眾責任險理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06職業變了 保險是否要變
2021-02-08第三者責任保險的證明材料
2020-11-08如何在保險公司辦理理賠手續
2020-11-17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