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借貸怎么認定職務行為
【案情】
2013年1月6日、4月8日,王某分別向張某出具借款金額為4萬元、6萬元的借條各1份。后王某向張某出具關于上述兩筆借款的月利率為2%的說明1份,落款時間2013年5月12日。借款后王某在上述兩份借條上添加“此款用于購買蟹苗、中網水產養殖合作社、東興海鎮”等字樣。王某原系**合作社的法定代表人,不具有對外直接借款的權限。2013年5月2日**合作社通過全體成員大會免去王某理事長職務,重新選舉李某為理事長;同月14日,經工商登記變更,**合作社的法定代表人變更為李某。因張某未能收回上述借款,致起訟爭。
【裁判依據】
張某認為**合作社系本案涉訟借款的共同借款人,兩被告對此予以否認,本院根據王某先后向張某出具的兩份借條,亦不能確認**合作社有與王某向張某共同借款的意思表示。王某向張某出具借條時雖系**合作社的法定代表人,但這既不表示其當然具有代表公司對外借款的權限,亦不表示其不能以個人名義對外借款。根據**合作社章程的規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不具有直接對外借款的權限。按常理,張某先后兩次向王某出借款項,如果認定共同借款人系王某與**合作社,應當要求**合作社在借條上加蓋印章或者出具借據、委托書等,應盡到善意相對人謹慎的注意義務。盡管張某后來要求王某在借條上添加了借款用途,由于添加時間的不確定、王某身份的變化,加之并無證據表明借款之初,**合作社有與王某共同價款的意思表示等,本院不能認定**合作社系本案涉訟借款的共同借款人。、
法院判決:被告王某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歸還張某張某借款本金100000元、利息6400元,合計106400元。駁回張某張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律師點評】
本案的爭議焦點為:法定代表人王某對外簽字借款的行為能否認定為職務行為?
法定代表人指依法律或法人章程規定代表法人行使職權的負責人。我國《民法通則》第43條規定:企業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最高人民法院《民法通則若干問題意見》第58條進一步規定:企業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以法人的名義從事的經營活動,給他人造成經濟損失的,企業法人應承擔民事責任。但是,法定代表人的對外民事行為并非都是職務行為,比如本案中討論的法定代表人對外簽字借款的行為,也可能是法定代表人的個人行為。結合本案,筆者認為,法定代表人王某的對外借款行為不屬于職務行為,主要理由是:
1、王某的對外借款行為并未以合作社名義。本案中,2013年1月6日、4月8日王某在向張某借款時,均是以個人名義出具借條,**合作社沒并未在借條上簽章,雖王某借款后于2013年12日兩份借條上添加“此款用于購買蟹苗、中網水產養殖合作社、東興海鎮”等字樣,只能說明王某該借款的用途,但是沒有依據證明借款確實入賬,也沒有依據證明該借款確實用于**合作社。因此,不能認定王某是以**合作社的名義對外借款。
2、王某對外借款未經**合作社的授權。法定代表人從事職務行為應在權限范圍內進行。本案中,王某不具有代表**合作社對外借款的權限。從實質要件上看,根據**合作社的章程的規定,法定代表人不具有直接對外借款的權限;從形式要件上看,王某向張某借款時,**合作社并未在借條上加蓋印章,王某也未出具授權委托書,事后王某的借款行為也未得到**合作社的追認。因此,王某對外借款未取得**合作社的授權。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法定代表人的行為超越權限,不一定無效,可能構成表見代表,我國《合同法》第50條規定:法人或其它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權限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權限以外,該代表行為有效。但是本案中,王某對外借款時并非以法定表人的名義,而是以個人名義實施的借款行為,也就不具備構成表見代表的先決條件。
綜上,法定代表人王某對外簽字借款的行為不能認定為職務行為。這里需要探討的是,審判實務中會遇到這樣一個誤區:只要是法定代表人簽字借款,載明了借款用途就可以認定為法定代表人的職務行為。那么,法院面對法定代表人對外簽字借款的行為性質應如何認定?對此,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角度進行分析。
1、從法定代表人角度分析,法定代表人從事職權行為需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應具有法定代表人的身份;二是應在權限范圍內進行。作為法定代表人的自然人在生活中具有多重身份,他實施的行為可能是職務行為,也可能是個人行為,應區分對待。比如董事長以個人名義購買家庭生活資料,則必然為個人行為,而非職務行為。
2、從借款借據的形式要件角度分析,法定代表人依職權對外借款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考慮:法定代表人簽訂借款借據是否以法人的名義、是否在借據上載明了借款的用途、借款是否入賬、法人是否在借據上加蓋印章、是否有法人出具的授權委托書等。例如在本案中,王某以個人名義向張某借款,在借款借據上僅僅載明了借款的用途,但是沒有依據證明借款確實入賬,也沒有依據證明該借款確實用于**合作社,因此不能認定王某的借款行為屬于職務行為。
3、從債權人的角度分析,債權人是否盡到善意相對人謹慎的注意義務:債權人在與相對人簽訂借款借據時有無審查相對人的身份及權限、有無要求法人在借據上加蓋印章、如果債權人只愿意和自然人發生債權債務關系時,是否明確拒絕對方以法定代表人身份與自己發生債權債務關系等。
上述知識就是小編對“民事借貸怎么認定職務行為”問題進行的解答,在民間借貸中,債務人的借貸行為是否職務行為,可以從借貸人是否以職務的名義進行貸款,所借款是否用于與職務有關的活動等進行認定。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疑難問題解答
2021-03-21夫妻一方離家出走的離婚程序
2020-12-01家庭暴力的法律對策
2021-01-24事實收養是否能辦理公證
2020-11-22申請設立商業銀行需要的材料是什么
2021-02-26法院離婚調解程序是什么
2021-02-18不離婚房產公證給一方有效嗎
2020-12-22非煤礦山職工死亡賠償標準
2021-01-22商業銀行工作人員索取回扣造成損失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22買房定金是否能退回
2020-12-24實習協議有效力嗎
2021-02-17用人單位拖欠工資有什么處罰是什么
2021-03-14房屋財產險需要的資料有哪些
2021-02-08保險合同可以變更嗎
2021-02-05意外死亡賠償協議書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12開車撞死人保險公司沒有諒解書會賠付對方嗎
2020-12-06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要交通事故的賠償
2021-03-21保險合同從何時起開始成立和生效
2020-12-12什么是機動車保險費率表
2021-01-06運輸工具保險的主要險種有哪些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