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法律保護正常的民間借貸,對于不執行法院判決書償還債務的,債權人可申請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二條,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單位查詢被執行人的存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情況。人民法院有權根據不同情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被執行人的財產。人民法院查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的財產不得超出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的范圍。
第二百四十三條,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扣留、提取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收入。但應當保留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費用。
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時,應當作出裁定,并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被執行人所在單位、銀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儲蓄業務的單位必須辦理。
第二百四十四條,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查封、扣押、凍結、拍賣、變賣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財產。但應當保留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品。
采取前款措施,人民法院應當作出裁定。
第二百四十五條,人民法院查封、扣押財產時,被執行人是公民的,應當通知被執行人或者他的成年家屬到場。
借款人不還錢怎么辦
債權人舉證責任的分配。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5條規定:“在合同糾紛案件中,主張合同關系成立并生效的一方當事人對合同訂立和生效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主張合同關系變更、解除、終止、撤銷的一方當事人對引起合同關系變動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對合同是否履行發生爭議的,由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
在借貸糾紛案件中,原告作為債權人行使債權請求權,首先應該主張其請求權成立并已經屆期,為此其應該向法院提供其權利發生并已經屆期的法律要件事實成立的證據。由于借款合同雙方當事人的義務履行有先后順序,債權人主張合同權利的發生,其應該為兩個要件事實的成立負舉證責任,一個是合同的成立和生效,一個是其已經履行了合同的義務。針對這兩個要件事實的證據,原告要承擔債權債務關系存在的舉證責任。一般就是借款合同、借據、帳溥以及其他能夠證明雙方存在債權債務關系的證據。因此,在此類合同糾紛案件中,只要債權人提供了這兩份證據,其舉證責任即基本完成,其余的應該是債務人的抗辯問題。
民間借款不還款要爭取更多對自己有用的權益,來律霸網與律師一對一探討找尋方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變更后員工合同怎么辦
2020-11-18高速打電話被拍怎么處罰
2021-03-17交通肇事致死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26哪些人可以成為遺囑執行人
2020-11-22男女之間是什么法律關系
2020-12-13什么是法律上的男女平等
2021-01-03不可撤銷的擔保合同幾年失效
2021-02-24勞務關系九級受傷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18信用卡逾期的立案標準
2021-01-26債務人逾期還款怎么辦
2020-12-19商業銀行出租經營許可證如何處罰
2020-11-12私生子行使繼承權的法律依據如何
2021-03-02選購公寓房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05學校為什么不能建集資房
2020-12-27知識產權代理公司收入如何確認
2021-03-23產品責任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2021-02-23運輸保險合同
2020-12-13開車撞死人保險怎么理賠
2020-11-11車門跌落傷人是否構成道路交通事故?
2021-02-03火災原因不明保險公司是否應承擔賠償責任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