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違法所得
違法所得,是指行政相對人從事違反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活動,即實施了國家法律、法規禁止的行為,或未履行法定義務的所獲得的利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懲治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的決定》規定的“違法所得數額”,是指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獲利的數額。
二、食品案件違法所得計算
食品領域有關“違法所得”的規定有以下方面
1、食品生產環節
2013年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前,食品生產環節的監管由質監部門負責,一般情況下,食品生產領域中違法所得的認定采取“獲利說”。其依據是國家質檢總局2011年2月發布的《關于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若干問題的意見》,該《意見》第十一條“關于“貨值金額”和“違法所得”、“違法收入”的計算問題”指出“本法所稱違法所得是指獲取的利潤”。
2、食品流通環節
機構改革前,食品流通環節的監管由工商部門負責,一般情況下,食品流通領域中違法所得的認定采取“獲利說”。
其依據是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2008年12月發布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案件違法所得認定辦法》,該《辦法》第二條規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認定違法所得的基本原則是:以當事人違法生產、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所獲得的全部收入扣除當事人直接用于經營活動的適當的合理支出,為違法所得。本辦法有特殊規定的除外。”
3、餐飲服務環節
食品餐飲服務環節的監管由食藥監部門負責,一般情況下,食品餐飲服務領域中違法所得的認定采取“全部說”。
其依據是衛生部2010年3月出臺《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衛生部令第71號),該《辦法》第四十四條規定:“本辦法所稱違法所得,指違反《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等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從事餐飲服務活動所取得的相關營業性收入。”
三、沒收違法所得的情形與標準
沒收違法所得是行政處罰的種類之一,是行政機關或司法機關依法將違法行為人取得的違法所得財物,運用國家法律法規賦予的強制措施,對其違法所得財物的所有權予以強制性剝奪的處罰方式。
《食品衛生法》中規定的沒收違法所得的情形主要有兩類:
一類是生產經營者的主體資格不合法;
一類是生產經營了不符合衛生標準或是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
在辦理技術監督案件中,經查證屬實后確認行政相對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可以認定其全部經營額為違法所得、非法收人:
一是行政相對人故意違法的;
二是生產、銷售、進口的產商品屬于劣質品,即危及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或主要性能指標達不到標準規定要求,失去原有使用價值等情況的;
三是法律、法規、規章明確規定對產商品予以沒收,或監督銷毀的。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商標被侵權了怎么辦
2020-11-15民事訴訟中法院應當再審的情形有哪些
2021-02-16怎樣理解購房合同中的不可抗力
2020-11-25未成年簽合同無監護人簽字蓋章算生效嗎
2020-11-21債權人申請債務人破產申請書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2021-02-17房屋抵押登記程序是怎樣的
2021-02-28哪些霸王條款購房時應該注意
2021-01-242020年勞動合同法關于經濟補償金的法律規定
2020-12-14二次入職離職補償金怎么結算
2021-03-12崗位調動了合同要重新簽訂嗎
2021-03-12拘留期間能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8醫療意外保險具體是什么
2021-03-22意外險車禍賠付多少錢
2020-11-15保險公司對事故駕駛員的賠償,是否該事故駕駛員獲得
2021-01-20保險合同中的附加險條款如何生效
2020-12-20保險公司拒賠有哪些合法理由
2020-11-29保險公司理賠程序有哪些
2021-03-23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的流程是什么
2020-11-28河道灘涂地的權屬確認
2021-02-18土地出讓保證金攤銷嗎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