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2005年8月2日,被告向原告借款3萬元,雙方約定的借款期限為一年,月利率2%,被告將其發放工資存折留在原告處,由原告按月在被告的工資中支取利息,多余的部分由原告寄給被告;此后,原告按月從被告的工資中取600元作為利息,多余部分由原告匯到被告的銀行卡上,原告共從被告的工資中取了3600元作為利息,但從2006年2月18日后,原告無法從被告的存折中取錢了。
分岐:
判決支持被告歸還原告3萬元借款及其高利息,如遲延不還,是否加倍支付利息,有兩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應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理由,一是有法可依,最高院對判決格式也有要求;二是對當事人遲延履行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所確定的義務的懲罰;三是這種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是指銀行貸款(同期)利息,而不是加倍約定的利息。
第二種意見認為,最高人民法院1991年8月13日公布了《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于銀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數)。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原、被告約定的利率已經接近銀行貸款利率的四倍,判決再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就會超過4倍至接近8倍;本案被告又未到庭,判決生效后會加重對被告的負擔。因此,可不支持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筆者傾向第二種意見。
理由: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明確規定“民間借貸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判決再加重就違背了解釋規定。另外,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含義從字面上理解應該是廣義的,不特指銀行貸款利率,實踐中,除了當事人約定的,還有民政、房產底利息貸款的等,就拿各銀行放貸的性質和用途不同,同期利率也會不同;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的債務利息應該是與借(欠)款相同的利率,沒有規定利率的,按中央銀行貸款同期利率計算。要不,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二條中的“債務利息”為何不直接寫成銀行貸款同期利率呢?因此,本案(包括今后民間高利率借貸)不宜判決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征地協議書無效可以起訴嗎
2020-11-22誹謗誣陷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09公司未交社保是否可以主張離職賠償金
2020-12-15涉外婚姻離婚能直接去民政局嗎
2020-12-14新工藝是否可以申請專利權
2021-03-07醉駕檢察院可以不起訴嗎?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0-12-13匯票承兌程序有什么
2021-03-20父親無撫養能索取贍養費嗎
2020-11-15專有技術侵權糾紛是否適用專屬管轄
2020-11-24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可以申請再審嗎
2021-02-05退役軍人的傷殘撫恤金停發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9央行出新規,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轉賬支付業務受限
2021-01-15船舶代理費誰支付的
2021-02-12為什么集資房五年后才能交易
2021-01-06婚內能主張居住權嗎
2021-01-06離職前幾年的勞動爭議都可以申請嗎
2021-01-07三責險不承擔賠償責任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26被自己的汽車撞傷能否獲得保險理賠
2020-12-21司機無證駕駛肇事逃逸,保險公司照樣得賠
2021-03-04被保險人遭故意傷害 保險公司不能免責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