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條第1款規定,請求人向賠償義務機關請求賠償的時效為兩年。我們認為,將賠償請求時效規定為2年是比較合理的。因為,如果期間過長,則會使國家機關因賠償問題長期受到牽制,從而影響國家機關的工作;如果期間過短,則會使受害人來不及提出賠償請求,不利于保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以2年期限為賠償請求時效期間,使二者基本上能夠得到兼顧。
本條規定請求權時效具有以下特點:
1.它不是訴訟時效,而是請求權時效
本條規定,請求人請求國家賠償的時效為2年。這個2年時效是行使國家賠償請求權的時效,而不是訴訟時效。例如,單獨提起的行政賠償請求,要經過處理先行前置程序、復議程序才能提起訴訟;刑事賠償以及非刑事司法賠償,要經先行處理先行程序、復議程序才能進入賠償決定程序。因此,對于單獨提起的賠償請求,2年時效實際上是請求處理的時效,如果請求人在2年內不行使請求權請求賠償義務機關處理,他就喪失了請求權。
2.它不是“一并提起”的時效,而是“單獨提起”的時效
與行政復議、行政訴訟一并提起的賠償請求,在“一并提起”中實際上處于附帶地位,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主要是解決行使行政職權的行為是否合法的問題。因此,只能適用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關于時效的規定。
2年時效,是自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時的行為被依法確認違法之日起計算。不僅適用于“單獨提起”的行政賠償,也適用刑事賠償以及非刑事司法賠償。
3.在2年內請求賠償以后,應當適用有關請求復議、提起訴訟和申請賠償決定的時效
“單獨提起”行政賠償的,首先要經過先行處理程序,進行的法定期間為2個月,處理不成的,自2個月期間屆滿之日起3個月內提起訴訟。加起來,最長為5個月。
提起刑事賠償的,要經過先行處理程序、復議程序。這兩個程序進行的法定期間各為2個月,處理不成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申請賠償決定的,各為30日。加起來,最長為4個月加60日。
上述的5個月或者4個月加60日,都不在2年時效以內。2年賠償請求權時效,僅指請求人提出賠償請求的時效,例如,自權力行為被確認為違法之日起,到1年零360天時,請求人請求賠償的,賠償義務機關應予處理。在處理程序開始后,請求人就要依照處理程序、復議程序的法定期間的規定進行,不需要再考慮2年時效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海事索賠適用范圍是什么
2020-11-26店鋪轉讓交易沒有達成但是被別人收了款怎么辦
2020-11-24夫妻在婚前可以約定婚前協議嗎
2021-01-25股東分紅的條件有哪些
2020-12-31原產地標記注冊可以變更嗎
2020-11-27擔保法司法解釋
2021-03-26購房黃皮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04經濟犯會判死刑嗎
2021-03-06遭遇家庭冷暴力怎么辦
2021-02-09合同變更的原因包括什么方面
2020-12-23雇傭關系賠償有免責嗎
2020-11-21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解除的具體內容
2021-03-18簽訂勞動合同后沒有實際履行怎么處理
2021-01-30勞動合同變更的方式
2021-03-21自愿加班能要求加班工資嗎?
2021-01-13公司辭退懷孕職工如何處理
2020-12-11北京市勞動合同書示范文本(2008版)北京公司法律顧問律師
2021-01-19人壽保險重要性及功能有哪些
2021-03-17保險市場上的經營主體分幾類
2020-12-14貨物運輸途中滅失,代辦托運人需要賠償嗎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