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提問:婚禮錄像丟失當事人能否要求精神損害賠償
律師解答:我國法律對于精神損害賠償的最早規定是2001年2月2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通過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稱《精神損害賠償解釋》),該解釋首次對審理民事侵權案件中正確確定精神損害賠償責任做了明確的規定。在此之前的《民法通則》及《〈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實施意見》中,對所有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均未規定精神損害賠償。
相關法律常識:同時,我們還應注意到,《精神損害賠償解釋》所適用的范圍僅僅是對人格權和身份權,以及對具有人格象征意義的特定紀念物品的永久性滅失或者毀損所造成的侵權,而對于因違約造成的精神損害則不包括在此范圍之內。在司法考試理論中,均明確規定精神損害賠償只能以侵權方式提出請求,而我國的法學專家、學者也普遍持這種觀點,司法實踐中對于因違約要求損害賠償的支持率也非常低,仍處于探索觀望階段。
對于違約引起的精神損害賠償,我國現行法律規定未明確予以反對。在《民法通則》第112條規定:“當事人一方違反合同的賠償責任,應當相當于另一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合同法》第113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該規定中的“損失”并沒有明確限定為財產損失,而排除違約精神損害,因此,既然法律沒有禁止,在實踐中就完全可以根據客觀情況給予支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遺屬補助金能否抵扣贍養費
2020-12-04賣房已收定金怎樣反悔
2021-03-16行政處罰超過多長時間不再罰
2020-12-17民事訴訟需要哪些花費
2021-03-25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可以提高注冊資本嗎
2021-03-13購買教育地產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28勞務派遣行政許可企業公示制度是什么
2021-03-07施工未設置安全措施應否承擔侵權責任
2021-01-29對方不履行勞動仲裁裁定該怎么辦
2020-12-24有產品責任險的產品可不可以放心購買
2021-01-05投保當天發生車禍保險公司是否應賠償
2020-12-30保險合同的內容包括哪些
2020-11-12被保險人違反及時報案的保險義務是否應該承擔責任
2021-01-27財產保險合同履行地如何確定
2021-03-13保險合同效力的變更
2021-01-17三者險保險人的義務包括哪些
2021-01-17保險人的概念
2021-01-07買了違建的房屋遇到拆遷怎么辦
2021-01-08農村征地,農民沒有簽字便強征,合法嗎
2020-11-23拆遷補償款夫妻如何分割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