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算構成名譽侵權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民法總則》有效時期為2020年12年31日止,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由新頒布的司法解釋替換。
《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民法總則》110條,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嚴格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是否構成名譽侵權,要看侵權行為是否符合侵犯名譽權的構成要件,如果符合的就就侵權行為,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名譽侵權的構成要件:
在具體認定行為人是否侵害他人名譽權時,應從以下四方面來確定:
1、行為人主觀有過錯
主觀有過錯是指行為人對于他人名譽權受侵害的事實主觀上存在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
2、行為人行為違法
對于該構成要件中的“法”,最高人民法院未作明確解釋,但是,按照慣例,此處的“法”應作限制解釋,僅包括法律和行政法規。對于部門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雖然可以約束行為人,但是違反這些規定,受害人并不得據此要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此種情況下,唯一可以救濟的途徑是向有關行政主管機關申訴控告,要求主管機關對行為人做出處理。
3、存在損害后果
由于名譽權本身具有特殊性,因而名譽權的損害后果與一般侵權后果的表現有所不同,前者較為隱蔽,且舉證比較困難。如公民因加害人行為導致社會和他人對其品德評價降低;法人因加害人行為導致商譽下降、磋商中的合同被終止等。我國還沒有明文規定名譽權損害后果的具體表現形式,而涉訴的名譽權案件也一直由法官自由裁量,對于是否存在損害后果及后果嚴重性,沒有法定和統一的衡量尺度,這也是完善名譽權保護制度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
4、損害后果與違法行為之間有因果聯系
因果聯系一般表現為直接和間接兩種,侵害名譽權的構成必須是違法行為直接導致了損害后果,如果確定違法行為與間接損害后果之間有因果聯系,必然導致權利濫用,這也與名譽權保護制度的初衷相違背。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是否構成名譽侵權,要看侵權行為是否符合侵犯名譽權的構成要件,如果符合的就就侵權行為,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逾期交房違約金標準
2021-02-09樂清市檢察院依法批捕“女孩滴滴順風車遇害案”犯罪嫌疑人鐘某
2021-01-01藥品醫療事故案例分析
2020-11-09行政訴訟起訴狀范本怎么寫
2020-12-04遺產繼承訴訟時效為多長時間
2021-01-10即將被執行的房產能否保全
2020-11-18行政賠償是法定賠償嗎
2020-11-11婚姻法房產共有的情形有哪幾種
2021-02-24婚外情被跟蹤是否違法
2021-03-12房產拍賣的條件有哪些
2021-01-18精神暴力是否納入家暴的范疇
2021-01-23沒有結婚證家暴怎么辦
2021-01-23簽訂代理合同是否需要繳納印花稅
2021-02-08超市購物車小孩摔死,應當由誰負責
2020-12-05小區違章建筑如何處理
2020-11-22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情形有哪幾種
2020-11-22競業限制名字簽錯有效力嗎
2020-12-20合同爭議是否應該先仲裁再訴訟
2020-11-24產品責任險的保險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20分析 家庭財產保險為何難進百姓家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