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鏈接】
鄰里吵架不慎“氣死”糖尿病人,最后氣人者被法院判決承擔兩成責任,賠償死者近8萬元
2007年6月的一天早上,王某因碰響了樓下停放的汽車警報而吵醒了劉某一家,雙方遂發生口角。60多歲的劉某身體不太好,有長期糖尿病及高血壓病史,吵完架后便感到身體嚴重不適,被迅速送往醫院,后確診為腦干出血和Ⅱ型糖尿病,住院3個月后回家保守治療半年,一直處于昏睡狀態,不久便去世。為此,劉某一家共花費醫療費、營養費、護理費等合計5萬余元以及喪葬費1.3萬。
劉某的家屬一致認為,劉某是被王某“氣死”的,遂上法院起訴了王某,要求王某賠償各項損失25萬余元。王某則辯稱其行為與劉某的死亡沒有因果關系,劉某出事是因為他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
法院審理認為,根據就診醫院和司法鑒定部門出具的意見,劉某的死亡與腦干出血有一定因果關系,而腦干出血又與吵架有一定因果關系,隨即認定劉某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自身疾病,次要原因是與王某發生爭吵。
而法院最終酌情判決,王某對劉某的死亡承擔20%的賠償責任,賠償劉某家屬經濟損失6.4萬元、精神撫慰金1.5萬元,合計7.9萬元。
【律師釋讀】
有些“氣死人”可能要承擔刑事責任
兩人吵架,一方因激動發生意外死亡,另一方是否應承擔責任?一般來說,根據行為人的主觀心理狀態,可以將“氣死人”的行為分以下幾種情形:
第一種,主觀無惡意。“氣人者”主觀上沒有任何惡意,正常說話,因為對方比較激動導致死亡;“氣人者”主觀上既沒有殺人、害人的故意,客觀上也沒有實施殺人、害人的行為,因此對死者不承擔任何責任。
第二種,雙方在主觀上都有過錯,吵架、斗嘴的環境、用語的激烈程度不同,行為人承擔的責任也不同。
一、雙方在公眾場合,“氣人者”用語激烈,對受害人進行侮辱、誹謗,受害人無法承受人格上的凌辱,氣絕身亡的,行為人要負刑事責任。
二、“氣人者”主觀惡意,知道受害人有某種疾病不敢激動,故意找茬刺激對方,達到懲罰他的目的。如果采用侮辱、誹謗的方式刺激對方,造成對方死亡,構成侮辱罪或者誹謗罪;如果采用其他方式刺激對方,使對方身體受到傷害的,將構成故意傷害罪。
三、主觀上有殺人的故意,想通過氣人的方式謀殺他人,于是設計幾個方案,最終把對方氣死。盡管這種殺人的行為不是暴力,也沒有使用兇器,但這種行為只要能夠必然地引起受害人的死亡,應當認定該行為構成殺人罪。此刻,“氣死人”是要償命的。
提醒:很多人認為“氣死人”不是殺人,肯定不承擔殺人的責任。但這樣并不見得不承擔法律責任,在精神損害賠償中,侮辱和誹謗又是侵犯名譽權的侵權責任。如果“氣死人”,一旦能證明侮辱、誹謗情節嚴重,就要承擔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拆遷中行政強拆與司法強拆有什么區別
2021-01-12丈夫意外身亡公婆捏著賠償款不放
2021-02-02婚后買房怎樣才能屬于個人財產
2020-12-16婚前協議公證有哪些程序,該怎么辦理
2020-12-18拆遷的房子法院可以強制拍賣嗎
2021-02-08仲裁制度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2021-03-08提存貨物滅失的責任
2021-02-18因死亡勞動合同終止經濟補償有嗎
2020-12-05保證合同有多個保證人怎么辦
2021-03-17光污染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0-12-10崗位變更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0-12-06員工曠工多久算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17離職就有經濟補償金嗎
2021-01-14保險合同解除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2-19保險合同保證金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6人身保險合同的基本條款
2021-01-22荊門市消委會點評保險合同
2021-02-25什么是保險金
2020-11-09農村承包荒山的價格是多少
2020-11-21永久性土地轉讓合同是永久有效的么
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