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侵犯姓名權的責任構成要件有哪些?
1、侵害行為
根據《民法通則》第99條的規定,侵害姓名權的行為一般由作為的方式構成,其中最主要的最常見的行為就是干涉、盜用和假冒他人的姓名。(1)干涉他人決定、使用和變更自己的姓名。(2)盜用他人姓名。未經權利主體的同意或授權,擅自以權利主體的名義進行民事活動或從事不利于權利主體、不利于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即是盜用他人姓名的行為。(3)假冒姓名。假冒他人姓名是冒名頂替、冒充他人姓名進行活動。
2、行為人的過錯
侵害姓名權的行為,應以行為人主觀上的故意為要件。行為人故意的情況下,其行為構成侵害他人姓名權,如果行為人因過失而將他人的名字弄錯,不應認定為侵害姓名權。在實踐中,我們一概以故意實施的行為即構成侵犯姓名權,過失則不構成侵害姓名權,在侵害姓名權的訴訟中,原告只要證明被告實施了侵權行為,就可以推定被告有過錯,而被告是否存在過錯,則要由被告自己舉證加以證明。
3、損害后果
侵害行為人只要實施了盜用、冒用他人姓名,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權,故意不使用他人姓名的行為,就可以認定已經造成了損害后果,受害人列出其他特別的損害事實,即可主張權利。
4、侵害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的因果關系
侵害姓名權的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的因果關系與一般侵權行為民事責任構成要件中的因果關系并無實質差別,但是由于侵害姓名權的違法行為和損害事實合而為一,受害人只要證明其姓名權受到侵害即可,無須證明損害后果的存在。
二、侵犯姓名權的表現
1、干涉他人決定、使用、改變姓名。
2、盜用他人姓名。盜用他人姓名指的是未經他人同意或授權,擅自以他人的名義實施某種活動,以抬高自己身價或謀求不正當的利益。
3、冒用他人姓名。指的是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進行活動,以達到某種目的。
盜用和冒用姓名的區別:盜用主要指盜取某人姓名,自己不一定就是姓名者本人。如A盜用B的姓名,向C說自己是B的好友,騙取C的信任從而獲得某種利益。冒用則是冒用某人姓名,自己扮演的就是姓名者本人。如A說自己就是B,進行欺騙從而獲得某種利益。
姓名權屬于具體人格權,指自然人享有的決定、變更和使用其姓名的權利。姓名包括登記于戶口簿的正式姓名,藝名、筆名等非正式姓名。
姓名權侵害主要表現在他人干涉、盜用、假冒,如發現上述情形,權利人可以要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害等。
任何權利被侵犯都可以選擇通過法律來維權。如果您需要專業人士的幫助,需要進行相關法律咨詢,律霸網將熱忱為您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賠償如何算住院伙食補助費的
2021-02-28代理合同有哪些法律責任
2021-01-27保證人死亡后保證合同的效力是否終止
2021-01-14支票年月日怎么寫
2021-02-09隔代探望權不再保留,最新草案三審稿
2021-02-20給繼子買房后可不可以要回來
2020-12-17無故辭退怎么找勞動仲裁
2021-03-15離職勞動仲裁需要請律師嗎
2020-12-05銀行可以申請債務人財產保全嗎
2020-11-16買受人遲延受領貨物造成貨物變質的,風險誰來承擔
2021-01-07遭受家暴如何取證維權
2021-02-22農村自住建房傷亡賠償案件分析及對策有哪些
2020-12-11因罷工飛機航班取消轉機一天怎么賠償
2021-02-20保險標的是什么意思
2021-01-03人身保險合同存在格式條款嗎
2021-03-14進入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的情形
2021-01-12對保險法適用范圍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4人身保險理賠有時間限制嗎
2021-02-16保險法定受益人具體是指哪些人員
2020-12-19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司法解釋二有什么具體內容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