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監聽員工手機是否侵犯隱私權
算侵犯個人隱私權。
【事件經過】
因公司的商業秘密遭遇泄露,為通過手機通話清查“臥底”,公司購買了手機竊聽軟件以及相關設備,于半個月前悄悄地安裝在有可能泄密的員工手機上。范某作為公司高級管理人員之一,也成為公司清查的對象。
此后,范某一直覺得非常奇怪,自己和誰通過電話、說了些什么、時間多長,公司竟然了如指掌。直到日前因手機指示燈異常閃爍,范某拆開手機才發現被安裝了竊聽器。
面對范某的責問,公司反倒振振有詞,稱范某屬于公司員工,公司有權對范某的一切言行進行監督、管理,范某也必須無條件地接受或服從。那么,公司的說法對嗎?
【法律解讀】
首先,員工照樣擁有隱私權。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后,用人單位的確有權對員工實施組織、領導、監督、管理,勞動者也理應服從,但這并非毫無條件、毫無原則,而是必須以合法為前提,因為勞動合同并不是“賣身契”,用人單位并不能據此剝奪法律賦予勞動者的人身權利和人格權利,勞動者的相關權利亦不會因此失去,即他們同樣享有作為公民所應該具有的一切基本權利。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38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其中的“人格尊嚴”,恰恰包含著隱私權。
其次,手機通話屬于個人隱私。個人隱私即個人秘密,包括私人在工作、生活、人際交往中形成的個人秘密以及不愿為人所知的生理及心理特征。與之對應,隱私權是指公民對自己的隱私,享有未經本人許可,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收集、利用和公開的權利,包括個人生活安寧權、個人生活情報保密權、個人通訊秘密權等。員工手機的通話內容,因具備上述特征,無疑當屬通訊秘密之列,公司未經員工許可,也未經法定機關授權,即為了一己之私而進行監聽,無疑是對員工隱私權的侵犯。
再次,侵犯他人隱私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一方面,對于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公安機關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42條的規定,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500元以下罰款。如果非法使用竊聽、竊照專用器材,造成嚴重后果的,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84條的規定,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另一方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22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8條的規定,受害人因隱私權被侵犯導致精神損害的,可以要求行為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造成嚴重后果,還可以要求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勞動者申請司法援助的條件
2021-01-05國企能購買有抵押的房產嗎
2021-02-25被家暴打成輕微傷可以離婚嗎
2020-12-18工傷經復查鑒定傷殘等級提高的哪些待遇應作調整
2021-02-24房屋產權證明辦理手續是什么
2021-03-01在國外非法務工如何處罰
2021-01-03離職就有經濟補償金嗎
2021-01-14申請回避可以口頭嗎
2020-12-02擅自離職該怎么做
2021-01-20國際鐵路聯運貨損的索賠時效和訴訟時效是多久
2021-02-16企業團體意外險理賠內容有哪些
2021-02-07意外保險理賠需要什么手續
2021-03-05運輸保險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020-12-18哪些問題是人身保險合同訂立時要注意的
2020-12-09某保險公司訴黃某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0-11-26如何準備理賠申請材料
2021-01-30被保險人違反保險事項 保險人不承擔賠償責任
2021-01-20各種事故保險理賠詳細程序
2020-11-30中國保監會有權處罰外資保險公司嗎
2020-11-1120條與保險有關的高頻法律條文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