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家屬在醫療事故當中的激動情緒,除了是因為給患者造成的有些后果已經沒有辦法挽回了,還有大多數非常不理智的患者家屬,在還沒有任何的憑證能夠證明事故確實屬于醫療事故,只是憑著個人的感覺就通過各種不合理的渠道向院方索要醫療事故賠償了,這種做法到最后很可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所以身為患者家屬遇到這種情況應該首先冷靜下來了解一下,患者如何申請醫療事故賠償?
一、患者如何申請醫療事故賠償?
醫療糾紛處理流程:發生醫療糾紛——向醫療機構投訴——復印封存病歷——向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處理——醫療事故鑒定——(不服)申請再次鑒定——衛生行政區部門作出處理決定——(不服)行政復議
訴訟處理流程:發生醫療糾紛——向醫療機構投訴——復印封存病歷——提起訴訟——第一次開庭(質證病歷)——委托醫療事故鑒定——(不服)申請再次鑒定——司法鑒定——再次開庭——判決——(不服)上訴
二、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解決醫療糾紛的方法有醫患雙方協商調解、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處理和向法院提起訴訟三種途徑。
(一)訴前準備工作
咨詢醫療方面的專家,了解是否醫療過錯,如無過錯,訴訟自行終止,無需浪費時間;如得到積極答復有過錯可以進行下一步,第一時間和醫務科聯系、投訴,要求復印診療病歷,并會同醫方代表一起共同封存病歷(包括診治病歷、住院病歷、手術同意書、會診討論記錄等所有資料),向醫務科索要《醫療糾紛投訴表》回執。完成上述工作后,患方便可選擇適用何種法律方式解決糾紛了。根據《侵權責任法》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原告方需要提供盡可能的對方過錯的證據,在法律上,凡是有證據證明的,視為存在;凡是沒有證據加以證明的,視為不存在。
(二)提起訴訟
到法院立案庭發起訴訟,法院會安排時間進行第一次開庭,該次開庭主要確認醫患雙方的訴訟主體資格、對雙方提交的病歷資料進行質證,經過質證的病歷將在第一次開庭后由法院移交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鑒定。所以在首次開庭這一階段患方應把握好機會,認真仔細審查病歷資料的真實性、規范性、完整性,盡可能將對自己不利的病歷資料排除出有效證據之外。根據以往經驗,法官會要求患方列明要求賠償款項金額和細節,以便其日后審核。
(三)醫療事故技術鑒定
這是醫療糾紛處理程序中最重要的一環,它決定了整個醫療糾紛訴訟的大局。說白了,打醫療糾紛訴訟其實就是打醫療事故鑒定!患方應認真對待,向委托的鑒定機構專家小組提交的《陳述書》內容應盡可能詳細陳述醫療經過,同時著重指出醫方的醫療行為存在哪些過失,違反何種診療規范。
醫鑒會的專家們其實也是各醫院的主任醫師、醫學教授,他們對醫院一方有著天性的維護,故患方在《陳述書》中應一針見血明了的指出醫方存在的診療過錯,不給專家小組回旋的余地;如果患方在《陳述書》中不能指出醫方明顯過錯的話,專家們往往也會睜只眼閉只眼作出對患方不利的鑒定結論,這就象民事訴訟中不訴不理的原則。
(四)賠償款的確定
醫療事故鑒定結果出來后,如認為構成醫療事故,患方可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確定賠償款項,但要考慮到醫方的診療行為和患者出現的損害后果之間存在多大的因果關系,來確定醫方應承擔的責任。(如某患者被確診為癌癥晚期,死亡已是不可避免的事實,盡管醫方的診療失誤加速了患者的死亡,但如要求醫方對患者的死亡負全部賠償責任也是不合理的,法院也不會支持。)
所以患方應實事求是的分析醫方過錯程度來確定賠償額,避免盲目索賠,導致自己承擔過多的訴訟費用。
患者家屬要申請醫療事故的前提,必須是有國家權威機構證明此次事故就是屬于明顯的醫療事故,如果不被認為是醫療事故的話根本就不存在醫療事故賠償的這一回事了,患者家屬在申請醫療事故賠償的這件事情上還是有律師幫助的較好。
醫院誤診是醫療事故嗎?怎么索賠?
深圳市醫療事故鑒定收費標準是多少
做醫療事故鑒定要多長時間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私人之間房產抵押如何處理
2021-02-20商業銀行可以轉讓經營許可證嗎
2021-01-17賣房人如何簽訂售房合同
2020-11-26采購合同模板是什么
2021-01-03住房公積金提取前提需要哪些
2021-01-09事實勞動關系追訴時效在哪些情況下可以延長
2021-02-06又一座僅供瞻仰的神龕——對《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解讀
2020-11-20保險投資基金有哪些投資策略
2021-02-06保險合同成立的必要條件是什么
2021-01-09女朋友可以成為保險合同的受益人嗎
2021-02-05人身故了保險公司理賠時間是多久
2021-01-26車上座位責任險案例
2021-02-04掛假牌子車肇事保險賠嗎
2020-12-05化名的保單有效嗎
2020-11-09工商局工作人員值班期間死亡,能認定為工傷嗎
2021-01-22如何成為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
2020-11-18旅行社責任保險主要功能
2021-01-03理財投資不可等同 避免誤區十分必要
2021-03-25出讓地要交土地出讓金嗎
2020-12-10商住房拆遷補償標準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