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釋義(十三)幫工人致人損害的賠償責任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5-05-08 · 1138人看過

幫工人致人損害的賠償責任

【條文】

第十三條為他人無償提供勞務的幫工人,在從事幫工活動中致人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幫工人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賠償權利人請求幫工人和被幫工人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主旨】

本條規定的是幫工人在幫工活動中造成他人損害的責任問題。

1.一般情況而言,為他人無償提供勞務的幫工人在幫工中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由被幫工人承擔責任。

2.被幫工人拒絕幫工的,幫工人堅持幫工,造成他人損害,幫工人自己承擔責任,被幫工人不承擔責任。

3.幫工人造成他人損害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承擔連帶責任。

【釋義】

(一)幫工的概念和性質

為他人無償提供勞務的幫工現象在我國的現實生活尤其是農村社會中非常普遍。特別是在辦理紅白喜事、自建房屋、農忙搶種搶收時,親朋好友、鄰里族人均有相互幫工的習俗。這種情況體現了一種值得提倡和鼓勵的相互照顧、相互幫助的傳統社會風尚。但在幫工過程中,發生幫工人致人損害的情況也在所難免,此種情況需要法律進行規范。幫工作為社會生活特別是民間的常用語,有多種含義。主要有:一是指相對于主要工作承擔者的次要、輔助或協助工作者,如為廚師打下手者;二是指與因提供勞務而獲取報酬的雇員、職工、工作人員相對而言的無償提供勞務而不收取報酬者;三是在一些地方性的法律文件所指的相對于企業職工的個體工商戶的雇員。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十三條所規定的幫工,應當是指第二種含義。幫工在民法中的含義一般是指無償、自愿、短期為他人提供勞務,是指幫工人無償為被幫工人提供勞務,并未為被幫工人明確拒絕而發生的社會關系。幫工關系在性質上具有以下特點:

1.幫工具有合意性,因此不屬于無因管理行為。無因管理制度源自于羅馬法,最早適用于為不在之人(尤其是遠征在外的軍人)管理事務。其后經德國學者的研究,發展為理論體系。其構成要件有三:一是管理他人事務;二是無約定或法定的義務;三是主觀上有為他人管理事務的意思。從以上要件來看,幫工行為確實容易與無因管理行為相混淆。但是,幫工具有合意性,因為被幫工人有明示或默示的接受幫工的意思表示,兩者產生合同關系。如果被幫工人不同意,可以明確拒絕幫工人的幫工活動。如果被幫工人沒有明確拒絕,則表明被幫工人同意并接受幫工人無償提供勞務活動。幫工行為的這一性質明顯與無因管理不符。

2.幫工具有無償性。幫工人與被幫工人之間往往具有特殊的社會關系。幫工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熟人社會的一種表現。兩者一般都是親友、鄰里、同族關系,幫工活動一般按照當地習俗進行,在現實生活中通常表現為不給付報酬的互助互幫行為。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基于此一客觀存在的生活關系,明確強調幫工的無償性,以區別于給付報酬的勞動關系和雇傭關系。

(二)幫工致人損害賠償責任的概念和特征

幫工致人損害的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是指幫工人在從事幫工活動的過程中,導致幫工關系之外的第三人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損害,由被幫工人獨自承擔或由幫工人與被幫工人連帶承擔的人身損害賠償責任。該種人身損害賠償責任的特征為:

首先,受害人是幫工關系之外的第三人。只有第三人的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受到幫工人從事幫工活動的損害,才是幫工致人損害的人身損害賠償責任,如果是幫工人在幫工活動中自身受到的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損害,那么是幫工受害的人身損害賠償責任。

其次,被幫工人未明確拒絕幫工是發生幫工致人損害的人身損害賠償責任的前提條件。根據該條規定,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由此可見,只有被幫工人未明確拒絕幫工的,才會產生幫工致人損害的人身損害賠償責任。需要注意的是,被幫工人的拒絕必須是明確的。明確拒絕是指被幫工人對幫工人作出的表示,無論口頭還是書面,只要表示內容是拒絕,而且幫工人應當清楚即可,至于在訴訟中對此的證明責任,應當由被幫工人舉證證明自己明確拒絕幫工的意思表示。實際上,被幫工人對幫工的同意,如要約承諾式的幫工,或未有預先協議時的幫工的同意或不明確反對,都可以產生幫工致人損害的人身損害賠償責任,不限于被幫工人的明確同意。

再次,被幫工人對于幫工致使他人人身損害承擔替代責任。根據該條規定,幫工造成損害的責任問題可以分為三種情形:第一,一般情況下,幫工人在幫工中造成他人損害的,準用于雇主責任,應當由被幫工人承擔責任,性質上屬于替代責任;第二,被幫工人拒絕幫工的,幫工人堅持幫工,造成他人損害,幫工人自己承擔責任,被幫工人不承擔責任,性質上是直接責任;第三,幫工人造成損害具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承擔連帶責任,是連帶責任形態。對此進行分析,第二種情形實際上不是幫工致人損害的人身損害賠償責任,只有第一種與第三種情形才是幫工致人損害的人身損害賠償責任。

(三)幫工致人損害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

幫工致人損害的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是一種無過錯責任,依據該責任性質,該種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應當符合下列構成要件:

第一,幫工關系的客觀存在。構成幫工致人損害的人身損害賠償責任,必須存在幫工關系。如果不存在幫工關系,則無所謂幫工活動,也就無從產生幫工致人損害的人身損害賠償責任。非幫工關系下所產生的由于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受到侵害的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是其他性質的人身損害賠償責任,不受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本條的調整。

幫工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單純提供勞務,也可以是附帶工具、設備并同時提供勞務。幫工關系的產生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特定的要約承諾式,即一方當事人(通常是被幫工人)向另一方當事人(即幫工人)主動提出幫工,雙方意思表示一致的協議方式,一般是口頭的協議;二是非預先協議式,即幫工人主動去幫工,被幫工人事先既沒有向特定的幫工人請求幫工,也未拒絕幫工人幫工的方式。在幫工活動的認定上,應當注意幫工活動的內容必須是不為法律所強行禁止的活動,目的是為了滿足生產或生活的物質需要,謀求合法的物質或精神利益。

第二,幫工人的行為應當承擔人身損害賠償責任。幫工致人損害賠償責任在性質上為被幫工人因幫工人的侵權行為而承擔的替代責任。因此必須以幫工人的行為構成了侵權行為為前提。而幫工人行為的有責性應當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如果幫工人的行為構成一般侵權行為,則要求具備存在人身損害的客觀事實、過錯、因果關系三項要件。如果構成特殊侵權行為,則應當具備損害事實、因果關系二要件并不存在法定抗辯事由。在這些要件中,存在第三人的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受到損害的客觀事實,是幫工人行為構成侵權責任基本事實要件,也是被幫工人替代承擔幫工人致人損害的人身損害賠償責任的前提。

幫工所致的人身損害,是指在幫工過程中幫工人致使他人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受到損害。該條規定中的人身損害僅限于幫工人在幫工活動中造成幫工關系之外的第三人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的損害,表現為破壞了人體組織和器官的完整性及正常機能,甚至造成生命的喪失,也表現為醫治傷害、喪葬死者所支出的費用等財產上的損失,還表現為傷殘誤工的工資損失,護理傷殘的誤工損失,喪失勞動能力或死亡所造成其扶養人的扶養費損失等。

第三,幫工活動與人身損害的因果關系。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有因有果的,不存在沒有原因的結果。幫工人身損害賠償責任亦不例外,其中幫工活動是原因,而人身損害是結果,在它們之間存在的前者引起后者,后者被前者所引起的客觀聯系,就是幫工人身損害賠償責任的因果關系。

在幫工致人人身損害賠償責任中,對幫工活動與人身損害的因果關系采用相當因果關系說即可,只要是幫工人在幫工活動中為完成幫工活動致使第三人人身損害的,就應當認定為有因果關系。至于尚未開始幫工活動,或者幫工過程中幫工人去辦個人私事,或者幫工活動終了后,第三人或幫工人受到的人身損害,與幫工活動均不具有因果關系,因而不構成幫工人身損害賠償責任。

第四,幫工致人人身損害賠償責任對過錯的要求。

一般的人身損害賠償責任要求責任人主觀上存在過錯,但幫工致人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是一種特殊侵權責任,在責任性質上為替代責任,除了幫工人作為連帶責任人承擔責任要求有故意或重大過失以外,不要求作為責任人的被幫工人主觀上有過錯。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幫工致人損害的人身損害賠償責任原則上不考慮過錯,這并非否認過錯對損害賠償責任的影響。根據該條規定,幫工人從事幫工活動致人損害的,如果幫工人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賠償權利人請求幫工人和被幫工人承擔連帶責任的,幫工人應當和被幫工人承擔連帶人身損害賠償責任。

(四)幫工致人損害的人身損害賠償責任的類型

1.替代責任型的幫工致人損害的人身損害賠償責任

替代責任型的幫工致人損害的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是指被幫工人對幫工未明確拒絕,幫工人從事幫工活動致人損害,而且幫工人對損害不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時,被幫工人所應當承當的幫工致人損害的人身損害賠償責任。稱這種責任為替代責任型的幫工致人損害的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是因為對于損害由被幫工人替代承擔。

替代責任型的幫工致人損害的人身損害賠償責任的存在是因為:首先,如果被幫工人對幫工未明確拒絕的,那么幫工人所為的幫工活動產生的利益歸被幫工人享有,根據利益與風險相一致的原則,被幫工人對幫工人幫工活動致他人損害應當承擔替代責任;其次,如果被幫工人對幫工未明確拒絕的,被幫工人與幫工人之間就產生一種類似于雇主與雇員的特定關系,對幫工人致人損害承擔替代責任符合雇主責任的規則;再次,幫工人的活動處于特定狀態,即從事幫工活動,其行為是為被幫工人利益考量。

替代責任型的幫工致人損害的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是一種不可追償的替代責任,在被幫工人對受害人承擔了人身損害賠償責任后,不能向幫工人進行追償。幫工人提供幫工是無償的,而且其從事幫工活動導致他人的人身損害至多是一般過失,因為如果幫工人有故意或重大過失時,就不再是替代責任型的幫工致人損害的人身損害賠償責任,而是連帶責任型的幫工致人損害的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所以,不能讓幫工人最后承擔責任,應當由被幫工人終局地承擔,對幫工人不享有追償權。對此,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未作規定,應當加強研究。

2.連帶責任型的幫工致人損害的人身損害賠償責任

連帶責任型的幫工致人損害的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是指被幫工人對幫工未明確拒絕,幫工人從事幫工活動致人損害,但是幫工人對損害的發生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時,被幫工人所應當承擔的幫工致人損害的人身損害賠償責任。在此種情況下,被幫工人所承擔的責任在性質上雖然仍然是替代責任,但是其特殊之處在于該條規定明確規定了“幫工人和被幫工人承擔連帶責任”,可稱之為連帶責任形態,即連帶責任型的幫工致人損害的人身損害賠償責任。

該條規定連帶責任型的幫工致人損害的人身損害賠償責任具有積極的意義。對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的幫工人科以連帶責任,可以對具有主觀惡性的幫工人予以懲戒,促使其注意自己的幫工活動,提高安全意識,避免或減少對第三人的人身損害,有利于對第三人人身權益的保護;對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的幫工人科以連帶責任,可以減輕被幫工人的責任承擔,促使幫工人的幫工活動健康進行,有利于對被幫工人的利益維護。

對連帶責任型的幫工致人損害的人身損害賠償責任,首先應當確認為一個整體責任,無論受害人請求幫工人和被幫工人中的一人、數人或全體承擔人身損害賠償責任,被請求人都必須承擔。其次是對幫工人與被幫工人雙方責任份額的確定,在幫工致人損害的人身損害賠償連帶責任確定之后,應當在責任人內部確定各自的責任份額。由于被幫工人對損害的發生無過錯,而幫工人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以何標準確定責任份額,值得研究。最后,被幫工人對幫工人的追償,這就是《民法通則》第八十七條規定:“負有連帶義務的每個債務人,都負有清償全部債務的義務,履行了義務的人,有權要求其他負有連帶義務的人償付他應當承擔的份額?!?/p>

【問題】

(一)幫工致人損害責任與雇主責任的關系

根據我國的具體國情,有關法律和此次的司法解釋把使用他人勞動情形下,使用人對被使用人的責任按使用主體的不同,分為三種情況分別作出規定。即分別規定了法人、其他組織工作人員職務行為致害責任,雇主責任和幫工致害責任。三者在形態結構上具有相似性,在歸責原則上具有一致性,是極為相近的侵權責任,但是根據法律和司法解釋的規定,三者的構成要件和責任后果各有不同。尤其是被幫工人責任和雇主責任,應當認真加以辨析。

就各國和地區而言,對于雇員的認定是否必須以有償為要件,有兩種不同的做法:一種是不以有償作為認定雇員的必要要件。如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日本,以及我國香港地區,此種做法,通過雇主責任這一類特殊侵權行為,即可以調整全部用人者的責任問題。另一種是領取報酬方可認定為雇員。如土耳其,越南,我國臺灣地區,加拿大等,強調雇傭關系的有償性。我國法律規定的做法,屬于后一種情形。根據我國勞動法的有關規定,勞動報酬是勞動合同的必要條款,勞動合同是有償合同,而且私有制企業、其他組織對于勞動用工也遵照此法執行。因此,通常所言的雇傭關系具有有償性,雇員應當以領取報酬為前提。在此種情況下,雇員的概念無法涵蓋無償提供勞務的幫工人。對幫工人幫工活動致人損害的糾紛,也無法直接通過雇主責任來解決。因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身損害賠償的司法解釋,在雇主責任之外,另行規定幫工人致害責任,是十分必要的。

比較司法解釋對于雇主責任和幫工人致害責任的規定,可以看出實質上幫工人致害責任是準用雇主責任。二者都是實行替代責任,屬于無過錯責任。同時,對于被使用人即雇員或幫工人存在故意和重大過失的,都要求承擔連帶責任。二者的區別,在于雇傭是有償的,而幫工是無償的。對于雇主或被幫工人承擔連帶責任后,在雇主責任中明確規定可以向雇員追償,而對幫工人是否可以追償則未作明確的規定。

(二)對被幫工人明確拒絕的認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法釋〔2003〕20號第十三條的規定,對于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這種情形,被幫工人應當明確而具體地對特定主體做出拒絕的意思表示。否則,就視為接受幫工,必須對幫工人在幫工活動中致人人身損害的行為承擔賠償責任。而且,對于是否明確拒絕,應當由被幫工人承擔舉證責任。還需要明確的是,在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后,即使行為人仍實際從事了幫工活動,行為人的行為并不構成無因管理?!睹穹ㄍ▌t》第九十三條規定:“沒有法定的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進行管理或者服務的,有權要求受益人償付由此而支出的必要費用?!钡?,無因管理制度要求管理人不得違反被管理人的意思進行管理行為。因此,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后,行為人的擅自幫工,不能適用無因管理的規則,請求對方償付由此而支出的必要費用,更不能在實施侵權行為后,要求被幫工人承擔替代賠償責任。

(三)對于幫工無償性的認定

幫工本質特征在于無償性。即幫工人提供勞務,并不以獲取錢物為交換條件。幫工一般是基于親朋好友、鄰里族人等特殊的人際關系,是一種互助互幫的關系。在幫工活動中,人們往往遵從當地的風俗習慣。因此,對于無償性的認定,應對這種特殊的關系、觀念和當地特有的習俗予以充分考量。例如,在實踐中,對于在幫工中的煙酒飯菜招待,甚至在紅白喜事中封紅包等,按一般社會觀念,不應視為給付報酬而認定為有償。此外,在長期的生活交往中,這種幫工往往是相互的,甚至具有一定的對價性或者期待的對價性,,有的還體現為換工的形式,即兩人相互幫工,這些情況下,一般不應否定其無償性,并不影響對幫工關系的基本性質的認定。

(四)連帶責任的承擔和追償權的行使

司法解釋規定,幫工人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賠償權利人請求幫工人和被幫工人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在此處確定連帶責任,其目的在于加重侵權行為人的責任,使受害人處于較為優越的地位,保障其權利的實現。幫工人在此種情形下承擔連帶責任,是由于其在行為中存在的嚴重的主觀過錯,體現了過錯程度與責任相適應的原則。必須注意的是,此處的連帶責任與雇主責任中的連帶責任相比,有著明顯的區別。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九條規定:“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雇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北容^司法解釋對兩者的規定,可以看出其區別:其一,在連帶責任的承擔的前提條件不同。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此種情形下,受害人即使沒有請求雇主和雇員承擔連帶責任,法院也應按司法解釋的規定,明確其承擔連帶責任。而在幫工人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情況下,幫工人是否承擔連帶責任,取決于受害人是否對幫工人提出請求。如果受害人只對被幫工人提出賠償的請求,法院不應判令幫工人承擔連帶責任。之所以作出這種區別的規定,我們認為應是出于對幫工是無償的,雇傭是有償的這一本質區別,而進行的公平考量。其二,在追償權行使上的不同。在雇主責任中,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九條明確規定,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但是,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十三條對于被幫工人在承擔了連帶責任后,是否可以向幫工人追償,沒有作出明確規定。但是,根據連帶責任的性質,各賠償義務人都負有向被害人承擔全部賠償責任的義務,而一方承擔全部賠償責任的義務后,有權按連帶責任人的內部份額向其他人行使追償權。因此,如果賠償權利人請求了連帶責任,并得到了法院的支持,被幫工人在承擔了全部責任后,應有權根據其應承擔的內部份額,就其多承擔的部分,向幫工人行使追償權。然而必須指出的是,兩者是有區別的。在雇主責任下,雇員只要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就應當與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也就是說,即使賠償權利人只起訴了雇主,雇主承擔賠償責任后,也有權向雇員追償,但是否行使追償權,取決于雇主的意思。而且,追償的范圍,可及于賠償責任的全部。而在幫工的情況下,只有在賠償權利人請求了幫工人和被幫工人承擔連帶責任,并且法院支持這一請求,被幫工人實際承擔多于自己應承擔的份額的賠償責任的前提下,才有權向幫工人行使追償權。其追償的范圍也僅僅限于自己多承擔且幫工人應承擔的份額。賠償權利人只向被幫工人請求賠償的,被幫工人承擔責任后,應無權向幫工人追償。在實務中存在的問題是,對于被幫工人和幫工人承擔連帶責任后,如何確定其內部責任份額比例,法律沒有明確的規定,操作上難以把握。

(五)適用無因管理的情形

在幫工活動中,還有一種情況,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本條沒有涉及。這主要是指,在多人幫工的情況下,其中有的人參與幫工,但并不為幫工人所知,因此幫工人也無從予以拒絕或者接受。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幫工人的行為符合無因管理的構成要件,應當適用無因管理的規定,而不能一概否定無因管理在幫工活動中的適用可能性。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孫玲利

孫玲利

執業證號:

13301201411298731

浙江商瑞律師事務所

簡介:

多年從事律師工作,具備扎實的法學知識,耐心細致,盡心盡力對待每個案件。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孫玲利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律常識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