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司法實踐來看,精神損害賠償金算定的基本方法是綜合法,即由法官按照本省法院系統制定的具體規則,綜合各項精神損害的賠償數額,酌定損害賠償金總額。現實中有這樣的現象:同樣的事實,這里法院判賠,那里法院判不賠;一審判賠個天價,二審判個地價。侵害名譽權的倒比侵害生命權的賠的多,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這些現象確實給大家造成了混亂的感覺。但是,除個別法官濫用自由裁量權外,多數判例的判賠額都有它的標準。問題在于法官對酌定因素的輕重考慮不一。以著名的消費者因超市搜身狀告**氏連鎖店一案為例,受害人索賠50萬元,一審判賠25萬,二審改判1萬元。很多文章引用此案,對一審和二審判賠額的天壤之別大家撻伐,視為笑談。其實,一審和二審都有道理。一審考慮了加害人的責任能力,著重的是精神損害賠償的懲戒功能,二審考量了損害結果,著重的是其撫慰功能。應當看到,混亂的狀況正在逐步得到改善,司法實務界正在逐漸積累和總結經驗,立法界也在積極加緊制定法規,理論界也在始終不渝地探討和引領。
近年來,不少省高院制定了自己的關于精神損害賠償的審判標準。但由于指導思想的不同,其標準大相徑庭。比如對于精神損害判賠額,上海規定上限5萬元,廣州規定下限5萬元。但是如考慮社會的快速發展及涉外案件等因素,法律不該規定絕對的判賠額的上下限,法條亦不宜確定具體的賠償額,而應從實際出發,依公平、合理、合法原則判定。法治也是一個人的自主意識不斷覺醒的過程,如果法治的目的是為了社會利益的最優化,那么人的自我覺醒則是人類自我解放的必要因素。從這種意義上說,研究與運用精神損害賠償理論,發展與完善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制度,對于發事主體的權利保護,對于我國法治建設,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面對拆遷,你知道怎么談判嗎
2021-02-12泄露個人隱私怎么處理
2021-03-13職務發明的申請權是單位嗎
2020-12-192020年交通事故認定書期限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07公示催告的適用條件
2020-11-13工傷鑒定過了有效期怎么辦
2021-01-10房產抵押擔保未經登記如何認定
2021-03-17可以注銷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的情形
2021-02-24網購電腦賬戶激活了還能退嗎
2021-02-28逾期不履行合同怎么界定
2020-12-31被執行人死亡了可以立案嗎
2020-12-15嫖娼被抓不能來上班屬于無故曠工嗎
2021-01-11關于拖欠工資和調崗事宜征詢
2021-01-16人壽意外保險險種的內容有哪些
2020-11-18產品責任糾紛應怎樣歸責
2020-12-11航班取消改簽要加錢嗎
2020-12-25保險合同是不是有條件的單務合同
2020-12-14申請人身保險理賠所需資料有哪些
2020-11-27機動車事故全責怎么理賠
2021-02-23服刑人員能買保險嗎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