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對死亡賠償金屬于物質范疇還是精神范疇,無論是理論界還是實務界都存在較大爭議。主要原因是最高人民法院在不同時期所做的答復及解釋有所變動,主要內容如下:
(一)最早涉及對死者進行賠償的案件:1963年3月21日黑龍江高級法院就“交通肇事是否給予被害人家屬撫恤”的問題向最高法院的請示,稱“只要不是被害人自己過失引起的死亡,不管被害人是否有勞動能力都應酌情給一點撫恤。這樣主張因無現行法律或有關政策指示作根據,是否妥當,請指示。”最高法院于同年4月28日作出《關于交通肇事撫恤問題的批復》,同意了黑龍江高級法院的意見。這就意味著,在交通肇事中的被害人無論是否有勞動能力,都要給予被害人家屬撫恤。???(二)2001年1月21日起施行的最高法院《關于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第一款第八項規定,死亡補償費:按照當地平均生活費計算,補償20年。與此并列的,還有第七項喪葬費、第九項被撫養人生活費。
(三)2001年3月10日起施行的最高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第二項規定,致人死亡的,精神損害撫慰金為死亡賠償金。
(四)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人身賠償解釋》)第十八條規定了精神撫慰金,第29條規定了死亡賠償金,二者并列,說明該解釋將死亡賠償金定位為物質損害賠償。且該《人身賠償解釋》第三十六條規定:本解釋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2004年5月1日后新受理的一審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本解釋的規定。已經作出生效裁判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依法再審的,不適用本解釋的規定。在本解釋公布施行之前已經生效施行的司法解釋,其內容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準。
二、死亡賠償金應確定為財產損失,而非精神損害撫慰金
(一)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和十八條已清楚地劃分收入的財產損失與精神損害賠償,從邏輯上講,財產損失賠償就不是精神撫慰金。
(二)從死亡賠償金的歷史進程看,《人身賠償解釋》第二十九條和第三十六條與《精神賠償解釋》第九條相矛盾,按照“新法優于舊法”原則,實際上《精神賠償解釋》第九條已經被新的解釋廢止,精神損害賠償已成為獨立于殘疾賠償金和死亡賠償金之外的項目。
(三)死亡賠償金是對死者如果不死亡可能獲得的收入進行的賠償,這對于死者及其親屬是一項重要的經濟損失,屬于財產賠償,而不是精神安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訴訟中實行舉證責任倒置的原因是什么
2020-11-19法律援助對象及范圍
2021-01-27被別人冒用自己的品牌怎么辦
2020-12-07施工合同無效需要承擔什么法律后果
2021-01-08管轄異議答辯狀怎么提交
2021-01-10誤工費怎么計算?誤工費計算公式
2021-02-17在超市摔倒的賠償責任是怎樣
2020-12-14公司倒閉員工賠償款怎么做分錄
2021-01-20勞動中受了傷該如何賠償呢?
2021-03-09保險公司的拒保問題有什么原因
2021-01-14產品責任險與職業責任險的區別詳解
2021-01-21郵包運輸保險條款細則有哪些
2020-12-23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溯管理暫行辦法亮點解讀
2020-12-31海上保險合同解除的原因是什么
2021-01-06推進人身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
2021-03-15已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帶病投保人可獲得理賠嗎
2020-12-05預收保險費還未出保險單期間發生事故保險公司是否要理賠
2020-12-13肇事送醫院后逃逸保險報嗎
2020-12-08失業保險待遇轉遷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16保險合同有效期究竟有多久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