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不是死者夫妻共同財產。死亡賠償金是因死者的死亡而獲得的賠償,產生于死者死亡之后。依婚姻法理論,婚姻關系終于離婚或一方死亡。顯然,該賠償金不是產生于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不能按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第二,不是死者遺產。根據繼承法規定,遺產是被繼承人生前合法取得并在死亡時實際存在的財產。而死亡賠償金不是產生于死者生前,不應按遺產繼承。
第三,不是精神撫慰金。《解釋》對精神損害撫慰金作了明確規定,死亡賠償金為物質損害賠償金。
排除以上三種定性,理論界和實務界較一致地認為,死亡賠償金是一種物質財產賠償。分歧只在,是對死亡者本人的賠償,還是對死者近親屬的賠償。前一種觀點認為死亡賠償金實際上是對死者本人因非正常原因死亡所造成的本人實際收入的減少的補償,是死者本人的一種權利,在死亡后可以轉移,就像公民死亡后其作品的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可以依照規定轉移一樣;后一種觀點認為對于權利能力已經消滅的死者而言不存在可以填補的利益損失,是死者因他人致害死亡后由加害人給其親屬的物質性補償。
■幾點建議
故此,在死亡賠償金分割問題上,筆者認為應把握以下幾點:
(一)死亡賠償金是對死者本人因非正常原因死亡所造成的本人實際收入減少的補償。理由是:
1.與現行法律中死亡賠償金的計算法相一致。西方國家普遍用“余生收入計算法”作為計算死亡賠償金的依據。《解釋》中關于死亡賠償金的計算方法已經十分接近“余生收入計算法”。這種計算法正體現了“是對死者本人的賠償”之定性。如果采用“是對死者近親屬的賠償”的觀點,那么同一地域、同一年齡的兩個人因侵害而死亡,由于近親屬人數和基本情況的不同,所計算的賠償金數額就應該大不一樣,甚至相差許多倍,這顯然不公平,也會使執法者陷入復雜的境地當中。
2.《解釋》已經對被扶養人生活費、精神撫慰金等死者近親屬的補償作了相關規定,死亡賠償金不應再是“對于死者近親屬的賠償”。
(二)死亡賠償金雖不是遺產,但可以比照遺產的規定進行分割。
死者的近親屬是侵權行為的間接受害者,死者的死亡給他們帶來痛苦,也使他們喪失了未來的可以預期的繼承財產,故對死亡賠償金應比照遺產的規定進行分割。根據與死者關系的遠近和共同生活的緊密程度、扶養關系及生活來源等因素合理分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房屋產權證是什么意思
2021-01-02打官司沒錢請律師該怎么做
2021-01-24夫妻分居多長時間可以離婚
2021-02-14無效的結婚證民政局給處理撤銷嗎
2021-03-05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手續是怎樣的
2021-01-19退役軍人的傷殘撫恤金停發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9合同債權質押涉及到三方當事人是誰
2020-11-10合同內容與事實不符該如何處理呢
2020-11-22學生在外面玩水死亡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13派遣證需要提交什么材料
2021-02-10續簽的勞動合同期限必須原來的一致嗎
2020-11-27疫情期間工資怎么發
2021-03-11買兩份意外險,賠付是不是兩份都分別賠付
2021-01-15投資理財保險的定義
2021-03-03產品質量責任保險中如何計算賠償
2021-03-02飛機天氣原因延誤賠償
2020-12-14飛機延誤怎么辦
2021-01-06投保車輛中的免責條款
2021-02-01人身保險合同履行地如何確定
2021-01-10開車碰到人保險怎么賠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