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南方日報》刊載了一篇“廣東首次允許死囚臨刑前會見家屬”的報道。該報道說,2005年12月29日下午,佛山順德區第一看守所的死刑犯周某,在臨刑前會見了家屬,據了解,這是廣東第一個被允許在執行死刑前會見家屬的死囚。據筆者了解,類似允許死刑犯在臨刑前會見近親屬的案例以往也零星見諸媒體,中央電視臺也作過類似的節目報道。
是否批準會見成了公安司法機關的權力
從現行法律規定看,已決的在押罪犯和未決的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親屬的法律規定是不一樣的,前者根據《監獄法》的規定可以會見親屬,無須經過批準;而后者會見親屬則需要批準。1990年國務院制定的《看守所條例》第28條規定,“人犯在羈押期間,經辦案機關同意,并經公安機關批準,可以與近親屬通信、會見”。公安部制定的《看守所條例實施辦法》規定,人犯會見近親屬須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或者國家安全機關的主管局、處長批準,且會見人犯每月不許超過一次,每次不得超過半小時。很顯然,從上述規定來看,對于當事人提出的會見申請,公安司法機關可以批準也可以不批準。因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親屬就不能算是他們的一種權利,相反,是否批準會見卻成了公安司法機關的一種權力。
在實踐中,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特別是死刑犯的大多數會見請求都被公安司法機關駁回了,理由大多是“為了保障刑事訴訟的順利進行、防止有妨礙偵查、羈押的事情發生或者案件情況特殊不便安排會見”等等。為了防止死刑犯情緒波動,產生自殺、自殘或者破壞監管秩序等事件的發生,司法慣例上的做法是法院在宣布死刑復核裁定的同時宣布執行死刑的命令,這樣罪犯死刑裁判生效的時間和執行死刑的時間往往都是在同一天,因此死刑犯會見親屬的機會就很少了。
現行規定既不合人情,也不合法理
筆者認為,我國目前關于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會見近親屬的有關規定應當改變。首先,該規定不符合人情常理。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即使是窮兇極惡的死刑犯,也有情感慰藉的需要。筆者在某中級法院工作時,曾親歷過一次死刑的執行過程。記得那個死刑犯因為拒絕交納公糧,當鄉政府的干部到他家中強拉糧食時,他用木棍打死了那個干部,結果被判處死刑。臨刑前,法官問他有無遺言或者信件時,他說,請求政府轉告他的女兒,讓她好好做人,不要因為父親的罪行而有心理負擔。但是,我知道我的同事沒有記錄下這些話,也沒有轉告他的女兒。我想,他臨刑前一定是想見見他的女兒的,他的女兒也想見見他,但是我們卻沒有給他們一個機會。雖然我們不能寬恕死刑犯犯下的罪行,但是我們應該考慮到他們以及他們親屬的感情需要。
其次,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會見親屬須經過批準的規定不符合法理。從法理上講,法無禁止即自由,法無禁止即權利。我國最高立法機關制定的憲法和刑事訴訟法等法律沒有禁止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會見親屬,因此我們可以推定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會見親屬是他們的一種權利。《看守所條例》和《看守所條例實施辦法》作為下一層級的法規和規章,無權限制和剝奪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這一權利。司法機關如果沒有法律規定的特殊理由,也無權不批準會見。聯合國《囚犯待遇最低限度標準規則》第37條規定,“囚犯應準許在必要監視之下,以通信或者接見方式,經常同親屬和有信譽的朋友聯絡”。
另外,近親屬通過會見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可以協助司法機關做好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思想工作,鼓勵其坦白、自首或者立功等,可以協助司法機關及早破案;可以幫助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行使控告、申訴、檢舉等訴訟權利;近親屬也可以監督司法機關,防止辦案人員對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實施刑訊逼供等。
建議將來的《刑事訴訟法》和《羈押法》明確囚犯會見親屬權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打人致毀容賠多少錢
2020-11-19沒有經營許可證進行經營的行為構成犯罪嗎
2021-01-21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上市公司嗎
2021-01-09有限合伙人如何轉讓其在合伙企業中的財產份額
2020-11-27沒領結婚證彩禮可以返還嗎
2021-03-04醫療費中醫保部分能否提起訴訟
2020-11-09裝修工人失誤造成業主損失誰賠償
2021-01-24公司法人有什么權利,哪些人不得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
2021-02-14投保人主的需明消費存在什么問你題呢
2021-01-05人壽保險的理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14雇主責任險是什么意思
2021-03-22保險代位權和保險合同格式條款
2020-12-26中國境內的法人和其他組織辦理境內保險的程序是如何
2021-02-03保險代理機構管理規定
2021-01-28集體土地怎樣進行轉讓
2021-01-08拆遷公證書的法律效力
2021-03-11拆遷協議可以貸款嗎
2020-11-15拆遷房屋當時有什么政策或者文件嗎
2020-11-13拆遷停產停業損失是什么怎么補償
2020-12-16征地補償安置費有哪些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