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2009年8月2日,劉某在一家商場購買了一臺電熱水器。同月18日晚,劉某在洗澡時,電熱水器突然爆炸、起火,導致劉某嚴重受傷。經有關部門勘驗和鑒定,結論為:發生爆炸、起火,系電熱水器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所致。劉某要求s商場賠償,商場卻堅持其所售產品沒有質量問題而拒絕。后商場又表示,在劉某承認系使用不當的情況下,商場出于同情,可以考慮承擔全部醫療費用。劉某無奈,于2009年11月7日,與商場簽訂了一份“愛心救助協議”。言明:“事故系劉某使用不當所致,與電熱水器質量無關。某商場出于愛心,自愿救助劉某貳萬壹仟元整。此后劉某不得再提出任何要求。”次日,劉某領取了該款。一周后,劉某對協議表示反悔,要求商場繼續賠償殘疾賠償金等。
分歧
商場以救助為名實施賠償但規避自身責任的協議是否有效?
第一種意見認為有效。理由是:劉某對事故的成因、自身的損失是明知的,但他卻同意商場提出的處理方案,這既是對自身權利的處分與放棄,也不損害國家、集體或者他人的合法權益,不違背社會公德。
第二種意見則認為該“愛心救助協議”無效,商場必須繼續賠償。
管析
小編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是:
首先,該“愛心救助協議”所附條件非法。雖然《合同法》第四十五條規定:“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條件。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但這里的“條件”是以合法為前提。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給消費者予人身保護或給予賠償是經營者應盡的義務。商場銷售具有嚴重質量問題的電熱水器,導致劉某受到傷害,商場理應賠償由此造成的一切損失,卻在同意承擔全部的醫療費用時,以強迫劉某承認事故的發生系其使用不當所置,與產品質量無關,且不得再向商場提出任何要求為條件,該條件明顯免除商場義務、排除劉某的主要權利,且具有一定的欺詐、脅迫性質,是非法的。
其次,該“愛心救助協議”中的免責內容對劉某沒有法律約束力。人身安全權是法律重點保護的不可轉讓、不可放棄權利,當事人之間不得預先約定免除。對此《合同法》第五十三條已有明確規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而商場與劉某達成的“愛心救助協議”,卻事先約定免除商場應負的產品質量缺陷責任和賠償責任。
根據上文的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規避自身責任的協議是否有效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因此對于協議的雙方來說,相關的責任就不能一概而論。如果您還遇到什么較為復雜的法律問題,我們律霸網會為您提供法律咨詢服務,歡迎來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征地區片綜合地價是省還是市制定
2020-11-23事故認定下來如何報銷
2021-02-24未成年工受勞動法保護嗎
2021-01-21境外上市流程怎么走
2021-01-22效力待定合同標的如何處理
2021-02-05車禍有人受傷警察會立案嗎
2021-02-15民間送養行為是否違法
2021-01-27離婚前財產保全是凍結嗎
2020-12-29強制執行時效是兩年嗎
2021-02-03勞動關系客體包括什么
2021-03-18漢中市事業單位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1-17貨物運輸險投保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4英國對保險經紀人的管理問題有哪些
2021-02-02返還性人身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1-01-20兩車撞痕不符保險理賠遭拒
2021-01-26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可以拒絕賠償
2021-02-10繳納土地出讓金后是否另外繳納城市建設配套費
2021-02-10拆遷補償款是否為行政賠償
2021-03-15拆遷房的房產證怎樣改名
2021-02-20航拍圖能不能作為認定違法建筑的依據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