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班和加點的區別
加班和加點,都屬于勞動法所界定的“延長工作時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下文簡稱《勞動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钡谒氖粭l規定:“用人單位由于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后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可見,加班是指根據用人單位要求,在法定節假日、公休假日進行工作,一般以天數作為計算單位。加點則是指在法定的日標準工作時間以外進行工作,以小時為計算單位。
二、值班和加班的區別
值班是指單位因安全、消防、假日等需要,臨時安排或根據制度安排與勞動者本職無關聯的工作;或雖與勞動者本職工作有關聯,但值班期間可以休息的工作,一般為非生產性的責任,如看門、接聽電話等。
加班則指勞動者在平時正常工作時間外,繼續從事自己的本職工作。
認定加班還是值班,主要看勞動者是否繼續在原來的崗位上工作,或是否有具體的生產或經營任務。
另一方面,加班費的計算是法定的。譬如根據《勞動法》的規定,雙休日單位安排加班的,應給予補休,不能安排補休的,則按照日或小時工資標準的200%支付加班工資。而對于值班費的計算,法律并未限定,一般根據企業規章制度來確定。三、雙休日出差可否算加班
雙休日即法定公休日,一般為勞動者休息的期間。雙休日加班,如上所述,根據法律規定,用人單位應當補休,不能補休的,應當支付200%的加班工資。
那么,雙休日出差,是否屬于加班?用人單位是否要支付加班工資?
筆者認為,加班是指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從事本職工作的狀態,所以界定“出差是否屬于加班”就在于“勞動者是否提供了本職工作范圍內的勞動”。譬如銷售人員,如果出差期間適逢雙休日,又正與客戶聯系工作洽談業務的,則屬于“提供本職范圍內的勞動”,就應當視為加班。
當然,如果某員工雙休日出差已被用人單位認定為加班,就應當支付相應的加班費,而不能用出差津貼、出差補貼等形式替代支付。
四、員工主動加班,用人單位是否需支付加班費
根據《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由于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后,可以延長工作時間。這表明,加班的前提是協商。單位不得強迫或變相強迫員工加班。另一方面,假如員工未履行加班審批手續而自己主動加班,也不應視為加班。
但有一種情況例外,如果用人單位缺乏任何關于加班審批程序的規定,且以考勤卡作為加班費的計算依據,此時,員工延長工作時間從事本職工作,就可將考勤的統計記錄作為認定加班的依據。在一些司法實踐中,也將這種情況視作用人單位對員工加班事實的默認。那么,員工就有權要求用人單位支付加班工資或安排補休。五、加班工資基數如何確定
加班費的計算涉及兩個方面,一是計算方法,二是計算基數。
關于計算方法,法律有明確規定,大致為:加點為150%,休息日為200%,法定節假日為300%。爭議最多的,集中于加班工資的計算基數方面。
根據《上海市企業工資支付辦法》第九條及第十四條的規定,加班工資計算基數為,有約定的按照不低于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者本人所在崗位(職位)相對應的工資標準確定;集體合同(工資集體協議)確定的標準高于勞動合同約定標準的,按集體合同(工資集體協議)標準確定;無約定的,按勞動者本人所在崗位(職位)正常出勤的月工資的70%確定。
這里所指的“不低于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者本人所在崗位(職位)相對應的工資標準”,應為勞動合同確定的工資標準;而正常出勤月工資則包括員工在一個月內所獲得的所有工資性收入,包括工資、獎金、津貼等。(參見勞動部《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勞辦法【1995】309號>)。但在具體操作中,某些用人單位自行確定加班工資計算基數甚至以最低工資為計算基數,均屬違法行為,員工可向勞動監察部門舉報。
六、調休和加班,誰說了算
《勞動法》第四十四條規定,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另據勞動部《關于職工工作時間有關問題的復函》的規定,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加班工作的,應首先安排補休,不能補休時,則應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補休時間應等同于加班時間。
可見,休息日加班后,是否安排補休,決定權在企業。優先安排補休,也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其目的是充分保護勞動者的休息權。因此,員工應遵守用人單位關于調休的安排。
七、員工加點,用人單位可否安排調休
《勞動法》第四十四條規定,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可見,法律并未規定此種情況下,用人單位擁有像休息日加班一樣的“安排調休或支付加班工資”的選擇權。
具體操作中,許多用人單位通過合同或者規章制度的形式,與勞動者達成一致,規定對工作日延長工作的時間統一安排調休。這樣的約定是否有效?筆者認為,法律沒有明確禁止加點可以調休,同時也未賦予用人單位選擇權,此種情況下,應根據“意思自治”原則,允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確定。如果用人單位征得勞動者同意,履行了民主程序和告知程序,就應視為有效約定;反之,如果未經協商而自行規定將加點統一作為調休,則屬于違法。
八、調休可否累計到下月
在許多用人單位,員工加班后,單位往往通過開“調休單”形式賦予員工休息權。然而由于種種原因,一些員工常會出現本月調休單未能在當月使用完的情形,那么能否累計到下月呢?有些員工提出,當月未能休完的調休假,企業應按照加班工資標準支付加班工資。
但根據法律規定,員工在休息日加班,企業應首先安排補休。企業通過開調休單的形式賦予員工權利,應視為企業對何時安排調休“決定權”的放棄,員工可以自行決定何時安排自己補休。
那么,員工是否擁有調休還是支付加班工資的決定權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因為企業既已通過開調休單形式給予員工補休,那么員工只能決定何時調休而不能決定是否調休。因此,在雙方沒有特殊約定的情況下,調休單可以累計到下月,但不能折算成加班工資要求企業支付。
九、綜合工時制員工如何計算加班
綜合計算工時制,指企業因工作情況特殊或受季節和自然條件限制,需要安排職工連續作業,無法實行標準工時制度,采用以周、月、年等為周期計算工作時間的工時制度。綜合計算工時制必須經過批準,未經審批,企業無權自行決定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制。
由于綜合計算工時制以被批準的計算周期(周、月、季、年)來計算工作時間,所以其工作時間不受標準工時制最高額的限制。譬如被批準的計算周期是季度,則在一個季度中,總工作時間為20.83天×3月×8小時=499.9小時,而沒有每天8小時和每周40小時的限制。但在一個計算周期內,如果工作超過499.9小時的部分,則應計算加班費。
十、不定時工時制員工也有加班嗎
與綜合計算工時制一樣,不定時工時制也屬于非標準工作時間制,而且也需要審批,企業不能自行決定實行。
不同于綜合計算工時制的是,不定時工時制是因生產特點、工作特殊需要或職責范圍的關系,勞動者工作時間不能受固定時數限制的工時制度。一般適用于:一是企業中的高級管理人員、外勤人員、推銷人員、部分值班人員和其他因工作無法按標準工作時間衡量的職工;二是企業中的長途運輸人員、出租汽車司機和鐵路、港口、倉庫的部分裝卸人員以及因工作性質特殊,需機動作業的職工;三是其他因生產特點、工作特殊需要或職責范圍的關系,適合實行不定時工作制職工。
就法律后果而言,不定時工時制除法定節假日延長工時外,不受加班加點的限制。但綜合計算工時制仍受這方面限制,只是在計算周期上減少限制。因此,就不定時工時制來說,加班只有一種情形,即在法定節假日工作,此時應支付300%的工資,而在其它時間,用人單位只要確保員工身體健康和休息休假權利,均不算加班,也無需支付加班工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鐵路征地補償新標準是什么
2020-11-18警察對孕婦可以傳喚嗎
2021-01-13撤銷訴訟保全申請書格式
2021-03-24房產中介承擔什么責任
2021-03-19合同債權的權能與特點有哪些
2020-12-20公租房戶口在有居住權嗎
2021-01-27企業和個人勞動關系如何證明
2020-11-30實習期記滿12分該怎么辦
2021-01-04定期壽險的保險期限有多久,定期壽險適宜哪些人群
2021-01-17產品質量責任保險
2021-01-18建筑工程一切險所包含內容有哪些
2021-01-03保險經紀人是什么
2021-01-26人身保險糾紛的管轄是如何的
2021-02-01獲賠17萬 隨州國壽新簡身險理賠第一單
2021-02-02汽車保險每年都交嗎?車險到期不買后果會怎樣
2020-12-30如何給年老父母養老上保險
2021-01-22保險法規定沒有受益人的情形具體包括哪幾種
2021-02-13解釋保險合同條款應當遵循什么原則
2021-03-06拆遷補償打官司要多長時間
2020-12-13拆遷住改非能算門面嗎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