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辯權的分類具體有哪些
抗辯權的定義
廣義上的抗辯權是指妨礙他人行使其權利的對抗權,至于他人所行使的權利是否為請求權在所不問。而狹義的抗辯權則是指專門對抗請求權的權利,亦即權利人行使其請求權時,義務人享有的拒絕其請求的權利。
抗辯權的分類
一、訴訟時效抗辯權
訴訟時效抗辯是指當事人行使訴訟時效抗辯權的法律行為。即對已進入訴訟階段,對對方當事人違反有關“訴訟時效”相關規定,當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訴訟時效抗辯”,請求駁回對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且當事人在一審期間未提出訴訟時效抗辯,在二審期間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其基于新的證據能夠證明對方當事人的請求權已過訴訟時效期間的情形除外。
二、先訴抗辯權
先訴抗辯權,又稱檢索抗辯權或先索抗辯權,是指一般保證的保證人在主債權人向其請求履行保證責任時,有權要求主債權人先就債務人財產訴請強制執行;在主合同債權債務糾紛未經審判或仲裁,并就主債務人財產依法強制執行仍不能履行債務前,保證人可以對主債權人拒絕承擔保證責任的特殊抗辯權。就其性質而言,它是一種延期的抗辯權。先訴抗辯權行使的結果,是暫時的延續債權人請求權的行使,而并不是消滅其請求權。因此,它的作用僅在于阻卻,而不是消滅。
三、不安抗辯權
不安抗辯權是指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后履行順序的,先履行的一方有確切證據表明另一方喪失履行債務能力時,在對方沒有恢復履行能力或者沒有提供擔保之前,有權中止合同履行的權利。規定不安抗辯權是為了切實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防止借合同進行欺詐,促使對方履行義務。
四、順序履行抗辯權
順序履行抗辯權,是指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后履行順序的,先履行一方未履行之前,后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請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請求。
在傳統民法上,有同時履行抗辯權和不安抗辯權的理論,卻無順序履行抗辯權的概念。我國合同法第67條首次明確規定了這一抗辯權。順序履行抗辯權發生于有先后履行的雙務合同中。基本上適用于先履行一方違約的場合,這是它不同于同時履行抗辯權之處。
五、同時履行抗辯權
同時履行抗辯權,是指在沒有規定履行順序的雙務合同中,當事人一方在當事人另一方未為對待給付以前,有權拒絕先為給付的權力。
抗辯權的分類主要體現在其狹義的范圍內,這是因為在我國,抗辯權的法律依據是在合同法中的一條來體現的。了解了抗辯權的分類,對于抗辯權的理解應該會更加深入一些,也能夠奠定了以后處理這方面問題的基礎與經驗!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強制傳喚找不到人怎么辦
2021-03-07銀行抵押合同簽了會不放款嗎
2021-01-13保管人要履行的保管義務是什么
2020-12-25保密協議沒有保密費合法嗎
2021-01-18以房養老和養兒防老哪個更告譜
2020-11-26航班取消怎么辦
2021-02-01人身保險合同中代簽字應注意什么
2020-12-10未交保險費 未填保險單 卻持有保險證
2020-11-27企業參加的財產保險包括什么
2020-12-06車輛超高保險公司拒賠合理嗎
2020-12-16出口產品責任保險的國際法律訴訟環境
2021-02-15責任準備金
2020-11-24保險中的重大疾病包括哪些
2021-01-23遇到房屋拆遷補償糾紛該如何處理
2021-03-20新農村拆遷補償多少一平方米
2021-01-14國有土地使用證拆遷中有用嗎
2020-11-27武漢小戶型拆遷補償有福音
2021-02-25拆遷安置房的優勢有哪些
2021-01-15未辦理產權證的拆遷安置房可以繼承嗎
2020-12-12拆遷中如何審查評估報告是否合法
2020-11-23